96下「臨終關懷與實務」245~468頁 期末模擬考題(出自考古題)
●【252頁,DEF】史篤蓓(Stroebe)對悲傷的歷程提出的「雙軌擺盪模式」,何者不是此模式的觀點?
A.以情感為主的失落導向,會出現較強烈的悲傷 B.女性喪偶者多採用「失落導向」面對悲傷
C.良好的調適,是在「情感」和「認知」層面有更好的擺盪空間 D.處在以認知為主的調適時,會沉浸在悲傷中
E.女性喪偶者傾向以「復原導向」處理悲傷課題 F.當喪親者出現「失落導向」時,是以認知為主,嘗試新的活動
G.喪親者的生活在「接受失落」與「逃避失落」之間擺盪。
●【252頁,A】史篤蓓(Stroebe)對悲傷的歷程提出的「雙軌擺盪模式」,依此模式的觀點,處在「以認知為主」的「復原導向」時,會有何反應?
A.發展新的社會角色、新身份及人際關係 B.否認、逃避 C.不想嘗試新的活動 D.出現較強烈的傷痛及悲傷。
●【252頁,×】悲傷理論「雙軌擺盪模式」認為當喪親者沉溺於「情感」為主的「失落導向」時,應藉由「新的活動、新的社會角色、身份、人際關係」,以改善現況。
●【261頁,×】綜合學者們對「哀悼的任務」的觀點,可以看出哀悼任務的核心是「與死者關係的持續與情感的堅固」
●【261頁】有關「哀悼的任務」,
1.請說明其核心為何?
2.請就四方面:認知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心靈層面,加以說明。
●【267~268頁】「悲傷輔導」的目標(Worder,1982提出),有那四項?
●【276頁】悲傷輔導助人工作者會遇到哪三個挑戰?可藉由哪三種方式避免工作耗竭?
三個挑戰:1.與喪親者工作,易使我們察覺到自已的失落,有時也會感到痛苦難當 2.會影響到助人工作者自已所害怕的失落
3.引發「助人工作者」對個人的存在焦慮和死亡的焦慮
三種方式避免工作耗竭:1.「知道自己的極限」 2.「允許自己主動的悲傷」 3.「有需要時尋求協助」
●【285頁,○】輔助治療又稱另類治療,「輔助治療」的基本信念,就是「身體有治癒能力,每個人的思想和情緒在疾病發生和健康維護上,占有一席之地。」
●【285頁,○】提供臨終病人輔助治療,其目標強調「帶給病人安適而非治癒疾病」、「重新賦予病人生命力」等等。
●【287頁,○】有關音樂治療,加茲塔(Guzzetta,1995)提出音樂先對心靈產生影響,而後影響身體。若聆聽CD(光碟)發出的α波可使人有浪漫幻想而達到放鬆的能力。
●【287頁,×】被尊稱為音樂治療之父是蕭邦和莫札特
●【287頁,○】「音樂治療」,音樂的選擇視個人而定,方式從聽音樂到樂器表現均可,音樂治療的整體功能可以從「症狀減緩」到「身心結合的調養」,過程中所釋放的腦內啡(endophin)會使身心感到舒服。
●【287頁,A】音樂治療是目前用於臨終照顧的一種輔助治療,何者敘述有誤?
A.曲子的選擇是固定的,每一個人都選用相同的曲子 B.音樂治療的方法從「聽音樂」到「樂器表現」都可以
C.音樂治療過程所釋出的「腦內啡(endorphin)」會使身心感到舒暢D.若聆聽的音樂(光碟CD)發出α波,可使人有浪漫幻想,達到放鬆
●【289頁,B】音樂治療是目前用的很廣的一種輔助治療,何者敘述有誤?
A.音樂治療能使臨終者恢復生命的希望與尊嚴,增進生活品質 B.音樂治療目前以「宗教音樂」為主
●【289頁,○】許多文獻都指出音樂可以幫助癌末病人轉移疼痛或降低焦慮的情緒。
●【291頁,○】美術療育的力量主要在於藝術與創作的過程,不僅培養個人的學習與成長的角色,更提供獨立與替代的意義,把人的深刻經驗明顯表現出生命的意義。
●【291頁,×】「塗鴉」有抒發效果,在乎畫得好不好,畫得好才可以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
●【294頁,B】美術療育用於安寧緩和醫療,有「樂」「覺」「喜」三個階段,何者不正確?
A.病人在欣賞作品,暫時忘記身體的痛苦,這是「樂」的階段B.「覺」的階段是最後的階段,已經超越死亡的恐懼
C.病人和藝術治療師建立關係後,可從創作進行生命回顧中獲得啟示D.「喜」的階段,病人主動作畫,對自我產生肯定
●【294頁,B】美術療育用於安寧緩和醫療,有「樂」「覺」「喜」三個階段,何者說法不正確?
A.「樂」是最開始的階段,病人在欣賞作品中,暫時忘記身體的痛苦B.「覺」的階段,病人覺察到無望,生命無意義,陷入極度傷慟
C. 病人和藝術治療師建立關係後,可從創作進行生命回顧中獲得啟示D.「喜」的階段,病人主動作畫,對自我產生肯定,可以超越死亡的恐懼
●【294頁,×】美術療育在臨床運用效果有三個階段,最後是「覺」的階段,病人在欣賞中,忘記身體的痛苦,並獲得啟示。
●【294頁,×】美術療育在臨床運用,一開始是「喜」的階段,病人動手作畫,對自我肯定。
●【298頁,○】芳香療法是將芳香精油結合按摩、口腔護理、傷口護理等措施,讓癌末病人「症狀緩解」、「情緒放鬆」、「促進精神愉悅」等目標。
●【298頁,DE】芳香療法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芳香療法作用原理,主要是透過皮膚黏膜和嗅覺,來發揮作用 B.芳香療法使用的精油是萃取自植物
C.「單方精油」多數具有抗菌及安撫或緩和情緒緊張的作用 D.「精油」是高濃度芳香油性液體、不具揮發性,必須添加揮發性物質。
E.芳香療法採用的精油多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F.「精油」是高濃度芳香油性液體、具揮發性
●【301頁,○】「薰衣草」精油目前在臨床上的使用相當安全,其作用對「疼痛的緩解」、「失眠問題的解決」有效。
●【301頁】請說明芳香療法的使用方式,有那兩種途徑?
●【305頁】請說明指壓按摩的效用?1.生理效用…… 2.心理效用……。
●【305~306頁】按摩手法有多種,請列舉其中一種,並寫出不論用那一種都必須遵循的四項原則?
(1)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點法、擦法、理法、叩法。(2)「持久」、「柔和」、「有力」、「均勻」。
●【306頁,○】臨終病人常見症狀之一是腸胃脹氣,可以指壓按摩「足三里」和「三陰交」這兩個穴位來減輕症狀。
●【306頁表10-3】「失眠」「呼吸困難」「腸胃脹氣」「腹水」可用的穴位名稱?
●【307頁,○】「經皮電神經刺激」簡稱TENS,其主要的作用為鎮痛、促進組織循環、加速組織損傷的修復
●【307頁】「經皮電神經刺激」簡稱TENS,請說明其控制疼痛的2個原理?
1.閘門原理……
2.內生性嗎啡理論……。
●【310頁,○】另類療法中的「引導想像」是經由治療師協助患者在放鬆情境下,激發想像,目的包括「誘導生理的改變」、「提升心理的洞察力」、「增加情感性的注意力」。
●【312、168頁】請簡要說明「生命回顧」?
●【312頁】請說明「懷舊療法」的定義和目的?
1.定義:藉由回想過去對自己具特別意義和自己認為實際的事件的一種心智過程
2.目的:a.維持自我觀感 b.個人連接其過去生命中各發展期的機轉 c幫助個人適應其生命中的改變 d提供個人連續感 e.解決衝突/免除罪惡感
f.增加成就感 g.提高個人興趣 h.維持自尊心
●【313頁,○】懷舊療法可能引人進入回憶痛苦的經驗,造成無法回復的悲傷及罪惡感。
●【323頁,AE】兒童的臨終問題,何者敘述不正確?
A.兒童的臨終照顧比成人的臨終照顧,更早就開始發展 B.瀕死兒童對其父母及家庭成員是一種挑戰C.兒童的死亡所呈現的挑戰會延伸至兒童死亡之後 D.瀕死兒童對醫療體系是一種挑戰。E.兒童是小大人,其臨終照顧比照成人的臨終照顧就可以 F.依據1981年研究,台灣的兒童在死前有疼痛的現象,未得到妥善處理。G.「癌末兒童的照顧」受到關注的情形,是比較欠缺的。故應積極推展。
●【324頁,○】一項研究顯示,有些父母親在兒童去逝後害怕入睡,因入睡時常被惡夢驚醒,夢見孩子死前痛苦樣子並叫著「我好痛,快救我!…」
●【327頁,○】「兒童的臨終照顧」與「成人臨終照顧」是不同的,範圍較廣,所需的臨終照顧的內容也不同。
●【340頁,×】在評估兒童的疼痛狀態,最重要是父母的觀察與感受,而「兒童本身主觀感覺」不重要。
●【343~344頁】有效控制臨終癌末兒童的疼痛,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有那4項有效的疼痛控制主要概念?
答:「依進階式」、「定時」、「經口服用」、「以兒童為主」。
●【344頁】請說明癌末兒童疼痛控制的三階段步驟如何選擇藥物。
●【344頁,×】針對臨終兒童的疼痛,有效的控制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其中一項原則是「PRN」-當有需要時才給止痛劑。
●【347、6頁,A】兒童到幾歲才認知到死亡是不可逆的?A.12歲(9歲) B.6歲 C.5歲 D.3歲
●【348頁,×】選擇居家照顧的病童,適用「以家庭為中心」的照顧概念;選擇住院的病童適用「以醫護為中心」的照顧概念。
●【362頁,×】末期照顧所碰到的倫理困境,並不會因國家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
●【362頁,○】末期照顧的倫理困境,因國家文化背景不同而有差異,但解決之道是相同的,以基本「倫理原則」為架構,針對各「倫理困境」加以分析探討。
●【362頁,D】在處理有關人類生命問題時所依據的重要指標,不包括何項?A.自律原則 B.增益原則 C.無傷原則 D.功利原則
●【362頁,D】生命倫理的四大原則,不包括何項?A自律原則 B增益原則 C正義原則 D功效原則
●【362頁,B】請問,盡量避免對病人造成傷害,譬如提供「預立遺囑」,這種做法是合乎生命倫理四大原則中的那一項?
A自律原則 B無傷原則 C增益原則 D正義原則
●【362頁】與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有關的三項倫理原則【四項】,為何?
●【362頁】「台大醫院安寧緩和病房」常見的倫理困境,請寫出3項。
●【363頁,○】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如能了解自己病情,較有充裕時間安排末期生活及身後事,對善終有幫助。
●【364頁,D】臨終病人「營養與水分」供給問題,何者不正確?
A.不使用「人工營養水分」是尊重「自然死亡」,並非「殺死」或「醫師協助自殺」。B.依據研究顯示,使用「人工營養水分」並未增加病人「存活期」。
C.給予癌末臨終病人過多的營養,大部分是被癌細胞攝取了,反而傷害了病人。這是違反醫學倫理的不傷害原則。
D.讓癌末臨終病人花時間進食、吃想吃的東西,會減少親人互動時間。所以盡量以靜脈補充方式給予水分及營養。
●【364頁,C】臨終病人「營養與水分」的供給問題,何者比較正確?
A.對癌末臨終病人應多給予靜脈水分及營養,否則會造成「餓死病人」B.癌末臨終病人器官明顯退化,但是,正常人的水分量對他是必要的
C.給予癌末臨終病人過多的營養,大部分是被癌細胞攝取了,反而傷害了病人。這是違反醫學倫理的不傷害原則。
D.癌末臨終病人盡量以靜脈補充水分及營養,讓病人不用花時間進食,以增加親人互動時間。
●【366~367頁】「末期真相告知」的困擾,依本土化的研究結果,請問:
1.兩個困擾的因素是什麼?2.本土化的解決策略有那3個?
答:1.「家屬不知道如何告知真相」、「告知真相等於是宣判醫療失敗以及即將死亡」
2.解決策略:a.先與家人溝通並輔導家人能接受病人的病情。b.告知家屬,病人得知末期真相後可能有的情緒反應,同時教導如何提供給病人支持。
c.直接以溫和的方式與病人討論他的病情,以了解病人知道的程度。
●【368頁,○】「末期真相告知」符合醫學倫理的「不傷害原則」及「行善原則」
●【369頁,×】末期臨終病人應儘早改用「人工營養水分」,不經由口進食,是提升病人生活品質的做法。
●【372頁,○】針對臨終病人不使用「人工營養水分」,是「尊重自然死亡」,並非「殺死」或「醫師協助自殺」。
●【372頁,×】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保障「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也明確規範「人工營養水分」的使用。
●【372頁,×】我國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已經明確規範「人工營養水分」的使用。
●【377頁,○】各國老年人口及慢性病患提升,又由於家庭成員減少,對病患的照顧,都有從「家庭內」移轉到「醫院機構」的趨勢。
●【381頁倒數10行起】請問要解決癌末病人不願出院居家照顧的困境,必須朝那三個方向努力?
●【391頁,○】生命無常(非常恆不變),於相似相續、變異演化過程中,猶如生命長流中的水泡。
●【393頁,×】生命的生態系統中,各個生命獨立存在,別別無關,這是「生命無我」的生死觀。
●【394頁,○】古代中國人認為人死後稱為鬼,會回到祖先的所在,所謂「人死曰鬼」,「鬼者歸也」的信仰。
●【395頁,○】對於生命與不生不死的問題,佛教是以四種真理-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以及「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來做為理論與實踐的準則。
●【395頁,×】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早就有「六道輪迴」的觀念。
●【397頁,○】對真正佛教徒而言,臨終是可以從輪迴解脫或往生善道、淨土的機會之一,所以臨終可以說是一件喜事。
●【398頁,○】死亡過程是身心回歸自然的分解狀態
●【400~401頁】請說明「四大」、「四大調和」、「四大不調」。
●【401頁,B】依照『中阿含經』,人是由6種元素組成。何者說法不正確?
A.6種元素是指:地、水、火、風、空、識。 B.6種元素有分解特性,每天身體都有分子汰換,約10年全部更新過。(訂正:10年→2週內)
C.我們身心是藉由「六大」隨時不斷在分解、組合,而維持生命現象。D.當新陳代謝停止,也就是命終之時,經腐生生物分解返回無機世界。
●【403~404頁】《西藏生死書》對於死亡過程,提到五大分解,請寫出其中「地大分解」、「水大分解」、「火大分解」時,身體呈現的變化(每一個舉出兩項變化即可)。
1.「地大分解」:肌肉軟弱無力、坐不住、挺不直、身體有沉重感及下墜感、或被重力壓碎感、高山下壓感。
2.「水大分解」:鼻水、口水、淚水、大小便等體液失禁,眼睛乾澀、口渴、口中黏稠。
3.「火大分解」:口鼻完全乾澀,體溫降低、通常是從腳和手開始冷起,最後是心臟部位。
●【403頁,×】《西藏生死書》對於死亡過程,提到五大分解,當「地大」分解時,身體呈現出:口鼻乾燥、體溫下降。
●【404頁,C】就《西藏生死書》對於死亡過程的說法,當「病人之口鼻完全乾澀,體溫降低」從腳和手開始冷起,最後是心臟部位。請問,是五大中哪一大分解? A.地大 B.水大 C.火大 D.風大
●【404頁,A】就《西藏生死書》對於死亡過程的說法,當「病人肌肉軟弱無力,坐不住、挺不直,有沉重感、往下墜落感」,是五大中哪一大分解?
A.地大 B.水大 C.火大 D.風大
●【405~406頁】請說明「五輪塔」的結構及意涵?
●【405頁,○】五輪塔意味著死亡是歸向五大,是回歸大自然的思想。
●【405頁,×】五輪塔常出現在佛教寺院(特別是日本佛寺),其結構由上而下分別代表「地水火風空」。
●【406頁,○】對一般人來說,死亡是人生最大喪失,但是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布施,也是一種最深奧的學習。
●【416~424頁,C】殯葬文化的說法,何者不正確?A台灣的殯葬活動是鬼靈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信仰文化 B設立神主牌位是為安置祖先亡靈
C台灣的殯葬儀式並不透過宗教儀式進行 D台灣的殯葬儀式可以歸結為引魂歸陰和祭祖安位
●【417頁】殯葬流程分成那四個階段?
●【417頁,×】整個殯葬流程依序四個階段是:殯、喪、殮、葬
●【418頁】請寫出華人的四種生命禮儀?答:冠……昏……喪……祭……。
●【419頁,○】殯葬活動反應出民族文化的禮與俗兩部分,禮是民族性的大同,俗是地區性的小異。
●【421頁,○】我國殯葬管理條例標幟出以人文為中心,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為上層。
●【421頁,A】殯葬設施,不包括那項?A.醫院 B.公墓 C.火葬場 D.納骨塔
●【424~431頁,D】殯葬業務,何者說法有誤?A殯葬服務活動包括:緣、殮、殯、葬、續等5項 B殯葬業是一門服務業 C殯葬服務應可視為死亡關懷 D殯葬服務並不適合推廣類似保險契約的生前契約
●【425頁】請問「殯葬產業創造價值的活動」有那五項?
●【425頁,C】殯葬服務活動:緣、殮、殯、葬、續,「對家庭作悲傷輔導及掃墓安排等售後服務」是屬於?A.葬 B.殯 C.續 D.緣
●【425頁,B】殯葬服務活動:緣、殮、殯、葬、續,請問「往生後的遺體接送與處理」是屬於?A.緣 B.殮 C.殯 D.葬
●【427頁,○】「殯葬一元化」的構想是讓殯儀和墓葬在同一地點完成。
●【433頁,×】依照鈕則誠等人的看法,殯葬專業化的教育訓練必需「先人文,後科學」。
●【433頁,○】目前國人生死教育多半在學校實施,寫預囑和遺囑是很好的生死教育。
●【434~435頁,D】殯葬教育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理想的殯葬科系,最好具有人文內涵的管理科系 B.殯葬教育應當先科學後人文,最佳參照對象是臨終關懷
C.理想的殯葬教育是科學與人文並重,專業與通才兼顧的養成教育 D.台灣殯葬教育的切入點,應從爭議性高的宗教活動著手●【435頁,A】
殯葬教育的課程類型,何者不是? A.生物科技 B.管理科學 C.人文學 D.社會科學
●【435頁,B】殯葬教育的課程類型,何項除外?A.健康科學 B.人體工學 C.管理科學 D.社會科學
●【435頁】請寫出現代華人殯葬服務的三大基本原則?1.人道主義原則 2.孝道原則 3.喪戶至上原則
●【438頁】何為「三合一的生死教育內容」?答:臨終關懷……悲傷輔導……殯葬管理……
●【440頁,C】我國主管殯葬政策與業務的中央單位是?A.內政部營建署 B.經濟部商業司 C.內政部民政司 D.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441頁,×】殯葬改革將朝向「多元化」,而非「一元化」的讓殯葬設施集中在一起。
●【442頁,D】殯葬業定型化契約,包括那兩項?A.土葬定型化契約、殯葬服務定型化契約 B.殯葬服務定型化契約、公墓使用權買賣契約 C.火化定型化契約、公墓使用權買賣契約 D.殯葬服務定型化契約、納骨塔位使用權買賣契約
●【445頁,C】殯葬改革必須經過三大步驟,請問何者非也?A.開創殯葬教育 B.推動殯葬管理 C.統整殯葬儀式 D.改造殯葬文化
●【445頁】請說明「環保自然葬」的核心概念?答:節葬與潔葬
●【445頁,×】「環保自然葬」的核心概念是「身心還歸自然」。
●【446頁,○】儒家提倡慎終追遠的意義是讓人不忘本,儒家看重安頓塵世的人際關係,而非超越的宗教境界。
●【447頁,○】「臨終關懷」是一種人道關懷,也是一套臨床專業照顧。
●【455頁,A】「預立指示」是指?
A.對自己在疾病末期而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願時,預先作出醫療指示B.在本人意識昏迷時,指定一位信任的親友,代為作不急救的決定
C.在自己意識清楚時,預先作出不接受急救的醫療指示D.在自己意識清楚時,預先作出醫療指示
●【455、472、479頁,B】「預立醫療代理人」是指?
A.在本人意識昏迷時,指定一位信任的親友,代為作不接受急救的決定B.在本人意識清楚時,指定一位信任的親友,他日代為作醫療處置的選擇及決定C.在本人意識昏迷時,指定兩位信任的親友,代為作醫療處置的選擇及決定D.在本人意識清楚時,指定兩位信任的親友,代為作不急救的決定
●【455頁,CE】有關「預立指示」的說法,何者正確?
A. 預立指示不能採用口頭方式B.「預立生預囑」只適合於老人以及生病的人 C.「預立生預囑」可以讓病人表達他的自主性、可以減少家人的焦慮及罪惡感D.「預立生預囑」就等於放棄治療,是消極態度。E.簽署「預立生預囑」並不是就等於不治療。
●【455頁,×】簽署「預立生預囑」就等於不治療。
●【455頁,×】簽署「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就等於放棄治療
●【456頁,B】美國推動的法案中,強調「末期病人在接受最好的末期照顧後,可自主性選擇拒絕接受對自己醫療無益的心肺復甦措施而自然死亡」,是那一個法案?A.預立指示B.自然死法案C.安樂死D.預立生預囑
●【457頁,B】我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法案,是在那一年通過?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457頁,○】〈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主要目的是尊重不可治療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及保障其權益。
●【457頁,A】心肺復甦術(CPR)目的,是在於防止?A未預期的突發死亡 B癌症末期瀕死病人死亡 C愛滋病的散佈 D人體老化過程
●【457、461頁,C】DNR及CPR的敘述,何者正確?
A.DNR是心肺復甦術的簡寫 B.CPR是不施行心肺復甦急救術C.CPR的目的在防止未預期的突發死亡D.CPR可使用在無法恢復的末期瀕死病患身上
●【457、461頁,D】CPR及DNR的說明,那項不對?A.CPR是心肺復甦術的簡寫 B.CPR不應於無法恢復的末期瀕死病患身上使用 C.DNR是不施行心肺復甦急救術 D.DNR的目的在防止未預期的突發死亡
●【461~462頁,D】「不施予心肺復甦術(簡稱DNR)」的說法,何者正確?
A.DNR是等同於自殺行為B.DNR是以人為力量設法拖延死亡過程C.DNR表示醫護人員將放棄末期病人的照顧D.DNR意味著積極去做好症狀的控制
●【463頁,○】安樂死其背後值得探討的問題是「人類無法面對死亡」,潛意識期望去控制死亡
●【463~466頁,A】台灣目前對「安樂死」的相關規定,何者說法有誤?A.醫生如果幫助病人進行安樂死,不用遭刑法制裁 B.幫助他人使自殺,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C.任何人均無權協助他人結束生命 D.安樂死在台灣不被允許
●【464頁,C】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是A.美國 B.英國 C.澳洲 D.荷蘭
●【464頁,C】「澳洲北領地」是積極推動末期病患權益法案的地區,其對安樂死有些規定,請問何者有誤?
A.病人確定是末期 B.病人要大於18歲 C.經兩位醫師確認後,可依病人決定的日子行安樂死 D.病人要有無法接受的痛苦及其他痛苦
●【464頁,×】澳洲安樂死的規定中,病人的年齡要大於65歲。
●【466頁,○】當一個社會在討論安樂死的議題時,應該立即檢討社會有沒有給予末期病人最好的醫療照顧。
●【466頁倒數6~7行,B】安寧療護對安樂死的態度是?A.不鼓勵不反對 B.反對 C.支持 D.極力支持

悲傷理論 雙軌擺盪模式
當喪親者處於失落導向(情感主導)狀態時,會專注於失落親人的悲傷中,會否認、逃避與復原相關的任何改變,情緒的發洩及解除與逝者間的聯結成為喪親者此刻的需求主題;當喪親者在復原導向(認知主導)的情境時,所有的活力則專注在生活上的改變,以及嘗試新的活動使自己能夠從悲傷中分散注意力或發展新的社會角色、新的人際關係來逃避悲傷的體認。
在失落導向的因應中,個人將面對著失落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並且探究事件的發生對個人所產生的意涵,所以會將焦點放在失去的關係上,此歷程類同於「悲傷處理(grief work)」。

面對瀕死的壓力,依據帕蒂森(Pattison,1978)的分法
一、起始期(面對威脅):剛知道病情時,病人會混合出現各種情緒反應,依其本身個性而定。可包括以下任一種或全部:恐懼、焦慮、震驚、不相信、憤怒、否認、罪惡感、幽默、希望/絕望、討價還價等。
二、慢性期(生病):當疾病逐漸惡化時,起始期的情緒反應中可化解的部分病人已自行解決。所有情緒的強度減小,不再有激烈的情緒反應。沮喪在此期是相當常見的。
三、終末期(接受):定義為病人對死亡的接受。病人不一定要進入接受期,而仍可沒有困擾、溝通正常、及正常做決定。

哀悼有四項基本的任務
任務一:接受失落的事實
任務二:經驗悲傷的痛苦
任務三:從新適應一個逝者已經不在的新環境
任務四:將情緒的活力重新投注在生命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916969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