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特有的殯葬文化 作者:戴奇華

死,人生之終也。為人子者哀,乃人之常情,而遵喪禮,盡孝道,為我傳統美德。故儒家特重視喪葬,而制有喪禮;自佛教傳入之後,俗信地獄之說,遂有僧道點綴其中,成為一般之喪葬習俗。近來雖隨時代演變而漸趨簡化,但卻又產生不正常新惡俗,互相效尤,令人歎息。子曰:「喪,與其易也寧戚」,禮記中亦云:「斂首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斯之謂禮」。合禮與否,全在於心意表達是否誠敬,而不在乎競相舖張,以奢華為榮。

對於中國人來說,死亡是令人畏懼、害怕的。生活在高科技發達的社會之中,死亡後的一切,是大家無法去探看清楚的神秘世界。然而在這之中,還有許多亡靈的家屬,也因為工作繁忙或家人不懂該如何處理這方面的事,轉交於葬儀社來辦理。但光在台灣,這一塊小小的土地上每個人、每個家庭,所信仰的宗教都不同,再加上剛剛失去一個自己的親人,那種悲痛、哀傷,更別說會有一個統一的喪葬儀式,來符合現今社會的需求與文化觀點。

地球上,每一分秒都有可能有人往生,但每個國家、每個地區文化皆不同。在台灣,我們的文化真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論語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歿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也。」養生送死是為人子女應盡的孝道,也是我國固有倫理道德的真諦。但是當今的「五子哭墓」,透過那已老舊的喇叭,穿出的刺耳哭叫聲,夾雜著破嗓子的喉嚨,吵鬧著大街小巷,那樣就是表現慎終追遠,盡孝道嗎?

台灣的殯葬文化,讓人不敢領教:「五子哭墓」、「電子花車」造成噪音污染;燃燒紙糊的金童玉女、和大量的紙錢、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一大堆的繁文縟節要家屬去做,難道這樣可以讓死者安寧嗎?還是可以藉此來撫慰家屬,失去親人哀傷的心靈嗎?還是這些都只是業者仗著沒有一定的標準下,只顧著賺錢而只有商業化卻沒有專業化嗎?還有奔喪隊伍太長造成阻礙交通。更有一些家族龐大資金、雄厚的人採用浪費資源的「厚葬」,厚葬無非就是將一些值錢貴重的東西,抬放進棺木裡一起陪葬!但這樣又有什麼用呢?愈想留下的,愈是甚麼都帶走了(帶走了「陰德」);愈想帶走的,愈是甚麼都留下了(留下了「業債」)。

其實沒必要這樣子戀世,生死僅只相隔一線間,何必拘泥於此,倒不如放開心胸去接納它,好好享受這燦爛又短暫的生命時光。在歐美國家,宗教信仰大都是基督教,而他們面臨家人或親人死亡一樣是傷心欲絕,但處理的方式就不同於台灣習俗。他們是在莊嚴肅穆的環境下,舉行往生者的告別式,而且他們的墓園就像公園一樣。例如:紐西蘭的樹葬,環境類似公園,但不同的是,一棵棵的樹上掛的牌子,則是每個往生者的名字,就像是走在公園之中,墓園也不像以往一樣令人如此毛骨悚然了。

為何近幾年來,我們的殯葬文化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呢?許多專家指出是政府沒有提出良好的政策來領導,教育大家這方面的知識與觀念。現今的政府除了應該需要不斷地推動諸如公墓公園化、殯葬設施立體使用、集中使用、規定使用年限以利重覆使用、設施更新等殯葬設施永續發展,更要推動一些法令,監督業者確保民眾之權益,慢慢地改變民眾對殯葬儀式的排斥與恐懼,從生活中對人民進行教育、思想的革新,以提昇國家形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916969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