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丧  
修水民间称为老年人办丧事为办白喜事。其主要程序是:
       送终 老人在弥留之际,家人力求聚齐“送终”。死后即鸣炮哀哭,在锅内烧“落地钱”(火纸)。向死者嘴内放少许茶叶花椒水,免到阴府喝迷魂汤,用一片土纸.盖住面部,免污天地。
       化妆 又称洗尸与装着。由孝长子带柴香3枝,土纸3张、钵1只,到水井或河边,烧香纸下跪求来一碗水,然后用一块小布蘸水,在死者脸、手脚等部抹洗。黄沙港、宁州等地抹3处,司前抹7处,边抹洗,边祝呼。装着棉织品和丝织品衣帽裤鞋等。上4件下3件或上8件下7件,布条为扣,用线扎腰,每岁l根,外加1O根,愿来世长寿。鞋不纳底,用墨着点。装着之后,移死者于木板上,由亲人守护,以防老鼠等侵害。
       设灵堂和入小殓 在外死者,灵堂设大门外,忌死尸进屋。在家中死者,其灵堂设在中堂,灵柩摆灵堂中央。灵堂设置后,择吉时入小殓。在棺内垫石灰、红纸。安遗体,定中线,两侧用旧衣和石灰包挤稳,四角垫土纸,曰“眼子口”。然后安上棺盖,并在棺盖四脚压上垫纸,枢前放一小桌,上供死者遗像或灵牌及茶、酒、饭等,有的供鸡、鱼、肉三牲。桌前摆垫席,供跪拜者用。灵柩下燃七星灯。孝子身穿孝服,戴笼冠,披孝头,手拿孝枝,脚穿孝鞋.腰系草绳,分男左女右在灵柩两旁守灵。
       祭奠和入大殓 祭奠有吊唁、打祭、做道场之分。吊唁又称吊香。往吊者跪拜叩首上香。打祭分重服祭、孝子祭、客祭,以祭文歌颂死者功德,并行三献礼。做道场则请道士超度亡灵,做道场时间一至三日不等。
祭奠后入大殓,将棺盖四角垫纸取下,揭开棺盖.把亲友送的寿被,由亲到疏自上而下,逐层盖在遗体上,男死请家族长者,女死请外氏长者祝呼,然后合上大盖,钉好铁搭,谓之入大殓。
       出柩与还山 入大殓后,按择定时辰由八仙用绳捆灵柩,绳头拉在肩上,将灵柩抬到大门外,谓之“出枢”。此时,不鸣炮不奏乐,只哀哭,仍要守灵和供灯。还山即安葬,俗称“上山”。抬灵柩用木杠,称“灵杠”,用1木杠称“起独灵”,用两根杠为“打官轿”。归山时,前面一人提篮撒小片土纸,称“散引路钱”,接着是花圈、祭幛,孝长子端灵牌或遗像。灵柩后是孝子、孝眷,亲友及吹鼓手,沿途放鞭炮。灵柩在途中忌落地,最少应休息1次,以“尊死者不是轻骨头”,送葬者要走原路返回。
       遗体安葬,白岭、大桥、马坳等地,有的人生时即备有墓圹,俗称“生圹”。用石灰、沙子、黄泥、砖合成。死后用瓦棺外套木棺,移入圹内,外竖石碑,不改葬。宁州、黄沙港、山口等地,死后用木棺埋葬,等八、九年后,将尸骨检入筋坛,择地安葬。家内贫困者,将筋坛放入石岩内,称“寄岩”。待家境好转,再择地安葬。旧时亦有为争风水地,将尸体多次转移埋葬。
       供灵和守制 安葬后第三天,亲属去做“三坟”,带果品、香烛、火纸、烟把和死者生前爱用小物,祭奠死者,叫送灯。烟把由稻草扎成,除死者1l节外,外加10节,愿死者来世长寿烟把点燃盘在坟背上。俗传烟把未燃了,死者对家人留念不舍,全燃了,则死者对家内不挂念。供灵又称“敬灵”。旧时敬灵扎有灵屋,灵屋用篾和纸扎成,五彩斑斓,屋大一般1立方米左右,内扎有床、桌、椅、脸盆等用物,门台上写“蓬莱仙境”或“别一天”等横披,门有对联,灵牌安于灵屋内,灵屋则安放在上堂桌上,香火不断,供灵时间有7天,有49天,最长为3年。期满请道士、和尚做道场,念经超度亡灵。然后将灵屋火化,称“除灵”。敬灵3年者,第一年春节期间要摆新案,贺新年者先向新案跪拜,称“拜新案”。三年内不贴红对联,一般头年贴黄色孝联,第=年贴蓝色孝联,第三年贴绿色孝联。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丧葬礼俗除革掉一些迷信陋习外,基本袭旧。城镇机关则有较大改革。多通过追悼会送花圈或祭幛、戴黑纱、挂白花等以示哀悼。修水县城送葬还山,多抬灵柩过大街,按花圈、祭幛、灵柩、孝子、亲友、吹鼓手依次缓行,锣鼓、鞭炮、哀乐、唢呐等响成一片。对交通带来不良影响。
       火葬,历史上亦有记载,据明人周季麟《义冢记》载,其时本县有步部分人因贫困而采用水葬和火葬。民国35(1046)庙岭戴家村农民创办简易化身窑一座,试行火葬.1973年.庙岭乡山口村游德茂等16户农民筹建化身窑,民政局并拨款扶助,提倡火葬。1993年县城开始推行火葬,在城区设殡仪馆。2002年县城殡仪馆取消,在走马设长青园与殡仪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916969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