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與葬儀
  佛教認為死亡不足為懼。死可以是輪迴的開始,也可以是解脫的來臨,完全看個人是否能夠徹底放下而定。因此,佛教主張葬儀簡單、隆重即可。靈前不宜用葷腥祭祀亡者,最好採用香花、素食、蔬果供養遺體。奠儀除喪葬費用及生活所需之外,其餘最好供養三寶來弘法利生,將功德迴向亡者。


  佛教認為喪葬儀禮貴在真心誠意的悼念,尤其應當重視臨終關懷,讓亡者平靜安心尊嚴的往生,讓家屬儘快平復哀傷的情緒,正常生活。因此,佛教主張火葬,不求奢華;入殮時不一定用豪華棺木,或特置新衣、壽衣、珍寶等;佛事法會應當力求莊嚴而不繁瑣,最好參加寺院的隨堂超薦,或是配合親朋好友的時間,共聚一堂,為亡者念佛致意,並不一定要經過頭七、二七乃至七七等重重祭拜儀禮。尤其,佛教主張真正對亡者有意義的緬懷是讓他遺愛在人間,例如為他布施,護持文教事業;為他出書,發揚其精神理念;成立基金會、獎助學金,乃至器官捐贈等。這些作為,不唯利他,更是亡者往生善道的資糧。
  關於喜慶方面,民間慶賀壽誕的方式很多,有人大宴賓客,有人唱歌跳舞,有人請戲班敲鑼打鼓,總不離喧譁吵鬧,反而失去慶生的意義。佛教並不主張過生日,因為生日正是母親生產受難的日子。因此,佛教徒可於母難日誦經禮懺,或參加寺院舉行的報恩法會、大悲懺法會,乃至打齋供眾、助印佛書、布施供養等。如果真要為自己作壽,應在六十歲以上,之後每逢十年再過壽,如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等。過生日最好能團體舉行,集合同一年齡的壽星,定期供佛齋僧;若宴請親友,最好不設葷席,不收賀禮,以莊嚴節約為原則。
  此外,一般的喜慶,如喬遷、新居落成、開工破土、開張、開市、佛像安座,乃至新車啟用等,可請法師舉行灑淨儀式,至誠誦念大悲咒,以楊枝淨水蕩滌壇場,以期消災增福。就職、頒獎、開會可依佛教儀式,於會場安設佛像,唱三寶頌,禮請法師開示,也可以選擇寺院講堂為會場,既莊嚴又方便。
  總之,佛教主張禮俗規範應以不虛榮、不執著、不舖張、不迷信為原則。尤其,佛教徒應將信仰融入生活之中,讓佛教生活化,生活佛法化,有佛法指導的人生,必然時時心安,處處自在。

 

 

佛教禮儀

  相信人死後有六道輪迴,投胎後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動物、昆蟲….等,有可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可能到十八層地獄。
  還有另一種更高層次,稱死亡叫做「解脫」、「空」。佛教徒對死後的世界充滿光明面,較不恐懼悲哀。 佛教的喪葬一般採用火葬和土葬,不過現今台灣的佛教較宣導以火葬將骨灰存放在寺院靈骨塔中,讓往生者可以聽寺院誦佛法。
  佛教徒往生時家屬不可拉扯啼哭,要替死者誦經、念佛,稱為助念,為死者沐浴、更衣並為亡者蓋上「往生被」後將遺體移到大廳,頭朝內、腳朝外,佛教不燒紙錢。二十四小時,才可進行入殮儀式,在喪葬期間不可鋪張浪費,不可殺生,只能以鮮花蔬果、素食祭祀死者。家屬的喪服為長袖黑色衣鞋,並以素色佛珠做為「帶孝」,喪禮主持法師或居士帶領大家為死者誦經。
  死者家屬在四十九日內,吃素念佛、淨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及不食五辛),並持續為亡者誦經、念佛、印經、布施、供養等佛事,替死者做功德,使死者能離苦得樂,往生佛國淨土。

.助念

時間:

八小時

法器:

木魚、引磬、法器聲要平和,忌諱尖銳或大聲。

注意事項:

助念聲音須高低適宜,快慢適中。稱念亡者常念之佛號,若無則以四字佛號為宜,使亡者容易跟隨稱念,並勸導亡者,我們為你求佛念佛加持,請你放下一切,跟我們一起念佛。眷屬千萬不可對亡者說情愛話、或臨床揮淚,擾亂亡者正念。

程序:

助念八小時。念佛號就可以(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唱香讚(蓮池海會讚)。佛說阿彌陀經。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皈依:

就是 1.皈依佛,2.皈依法,3.皈依師,最後回向。

入殮:

時間:亡者死後十二至二十四小時入殮可。

人員: 法師35人。

程序:
1. 蓮池讚(時間短可省略)。2. 佛說阿彌陀經(時間短可改心經)。3. 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4. 念佛(直至亡者入棺內,棺蓋封好,才收佛號)。5. 回向。

注意事項:
入殮後要安放死者靈位並拜飯,(三菜、一飯、一茶或一菜、一飯、一茶)鮮花、水果可天天換或數天換一次(水果要四樣,不可有連結的水果那是不吉)。

二、七七佛事
  人死之日為第一天,往後算七天為頭七(頭旬),後每七天為一旬,至七旬(七七)共四十九天。今有縮短為二十四天者,頭七及七七皆為七天,二七至六七之間皆間隔兩天,共二十四天。
佛事內容:1.一天佛事:地藏經、金剛寶藏、三味水懺、藥師寶懺、2.半天佛事:八十八佛洪門寶懺、金剛經 3.其他佛事:梁皇寶懺、三時繫念、瑜伽燄口。

三、告別式

時間: 於家祭後,公祭前,法師誦經。

程序:
1. 蓮池讚。2. 西方接引阿彌陀佛三稱。3. 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4. 讚佛偈、念佛(念佛時繞靈柩三匝,歸位時收佛號)5. 大乘常住三寶。6. 主法者開示法語。7. 回向。

四、 起靈

時間: 公祭完後,等靈柩綁好。

程序:
1. 舉佛號(阿彌陀佛)2. 法師引導靈柩至靈車,等靈柩上車後收佛號。3. 法師上車(法師座車排在靈車之前)4. 至火葬場或土葬場。

五、火化程序
1. 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唱。  2. 西方接引阿彌陀佛三稱。  3. 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  4. 讚佛偈、念佛(念至靈柩送進火化爐後收佛號)  5. 主法舉火化文。  6. 家屬啟動火化開關。7. 回向, @約兩小時後收骨灰。

六、晉塔安骨灰程序
地理師唸﹕伏以日吉時良,天地開昌,進金萬事大吉昌,進得完代代子孫中狀元,進得好子孫代代得果老,大富大貴,富貴雙全。進喔!發喔 主家隨地理師﹕進喔!發喔!
1. 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唱。   2. 西方接引阿彌陀佛三稱。   3. 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   4. 三皈依、(佛、法、師)最後要唸回向文。

七、土葬程序
1.靈柩放入墓穴中。  2.撒五穀囗訣(由地理師做)。  3.祭拜后土素文。  4.點主,用硃砂筆點墓碑,要新毛筆,宜開光過(由地理師做)。
誦經程序: 1. 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唱。2. 西方接引阿彌陀佛三稱。3. 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4. 讚佛偈、念佛(繞墓穴三匝,歸位時收佛號)5. 回向。

八、安位程序

火化或土葬之後,回到家中安奉靈位(告別式後,送去火化或土葬時,可留部份家人將家恢復原狀)。  

回來後,孝眷先換下孝服。  

牌位安放於祖先牌位之左邊(面向祖先牌位的方向)並另設香爐一個。  

準備:花果、供菜、淨水。

誦經程序:

涼地菩薩摩訶薩三唱。

位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大悲咒、往生咒、變食真言(大悲咒時,孝男帶和尚家中各處灑淨,或於誦經結束後再灑淨亦可)。

三皈依、回向。灑淨未用完之淨水,可用大水桶將其沖淡,分送家人或鄰居,用於洗淨(家屬住家較遠者,可分送六字大明咒,回家火化於水中使用)。

九、對年
  時間: 祭日前一天。
  佛事: 誦超荐之經典即可

十、合爐
時間: 往生者死後三年,現有於對年後十天或對年後選一節日(如清明節)舉行。
程序:

首先把亡者的名字寫入祖先牌位裡面。

把亡者所用香爐中的香灰抓一把,放入祖先用的香爐中。

把亡者的牌位焚化掉,香爐拿去丟掉。

準備:香、花果、供菜、紅龜、發粿。

誦經:(1)香讚(2)金剛經(3)往生咒、變食真言。(4)三皈依、回向。

 

 

 

 

 

人類從遊牧時代、農耕時代遞變至今,群聚的共同生活特質造就出各族群特有的文化體制,可因地區環境而有種種不同的生活禮制。中國古文明也不例外,從孔子極力想回歸春秋亂世於周文王禮樂治國的用心即知,其後歷經中國思想界的百花齊放,一直到佛教傳入,甚至於西風東漸至今日,中國人的禮俗規範都不自覺地在蛻變當中,傳統與世俗如何兼顧,考驗著每一個世代交替的人類智慧。

事實上,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也歷經了印度到中國佛教禮俗的衝突、融合等許多過程,當時佛教剃髮出家、生死輪迴等觀念,讓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不少的震撼,此中不管是宋明理學以來新儒家的思惟與言行,到今日佛道混雜寺廟信仰,及多元文化禮俗意義的衝擊,所帶來的新價值觀、人生觀等,會讓這個紛亂世代走向崩解或轉機,要看處在這個世代交替者的生活智慧。

身心健朗的胎教禮俗

「幾個月大的胎兒稱之為『人』?」儘管在醫學界、倫理學等領域爭論不休,但在佛典中卻是記載著許多高僧大德在胎兒時期,其母親就變得非常聰穎,甚至於會說自己未曾學過的語言,如鳩摩羅什便是一例,如《高僧傳》所說的(大正五○‧三三○上):「什在胎時,其母自覺,神悟超解,有倍常日。…彌日設供請齋聽法,什母忽自通天竺語,難問之辭必窮淵致,眾咸歎之!」有些孕婦只是感受到飲食偏好會受到一些無法解釋的影響。

事實上,任何父母想要將來降生的孩子身心健康而好帶,則母親在懷孕期間務必要保持身心的歡喜自在,身為父親等家庭中的每一份子更應協助提供這樣的環境,才能成就善因好緣的佛化家庭。佛典中並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反而教導天下父母:「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眾人愛敬。」(出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大正九‧五七上)這樣的男孩女孩皆是端正黠慧,令人不生惱害心而愛護恭敬之。在怨嘆現代的孩子多體弱而不受教之餘,是否該好好反省了?

神釆飛揚的成長禮俗

現代父母夾在祖孫時代落差之間,的確有許多難解的差異與矛盾。雖說在都會區已不可能養一群雞等著產婦做月子,但就連彌月之喜也應避免世俗的殺生慶祝而造業損福,正如《地藏經》所說的(大正十三‧七八五中):「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今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除此外可為子女舉行「寄名禮儀式」,讓子女從小就寄託在佛菩薩的加被下健康成長,接受佛法的薰陶,做為將來認識、信仰三寶的因緣。

現代父母怕孩子成長輸在起跑點上,大量參加各種才藝班,似乎解決了孩子課後的學習與安置等問題;卻也可能適得其反,若讓孩子患上厭學症就麻煩了。佛教從胎兒、小孩、青年、成人至老年的生命禮儀中,每個階段都代表著人生每一個轉捩點。就因為佛教說「無常」,人生才有轉變、開展的可能性。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曾勉勵青年說:「青年要學習自我改革、要自我解決、要自我更新、要自我觀照。」這些都是青年脫胎換骨、自我成熟的必經過程,才能真正成為有用的人。

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今天有緣大家相聚在一起,都是生活禮儀種種不同面向的學習,更是落實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之人間佛教的理念,是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淨化的生命啟示。

 

 

不論如何準備,當摯愛的親人往生時,總是覺得千頭萬緒。在很深的哀慟之下,家屬多半順從古老的習俗,少數人雖有心對於亡者的後事,做得更有尊嚴,卻又不知從何著手。然而絕對多數的喪葬儀式,除了盡可能在表面排場喧鬧,實際上並沒有給予亡者應有的尊嚴,也不能給予生者適當的安慰。
如果在臨終前,能夠找到專業諮詢,或者,有預立遺囑,當然會容易點。如果沒能事前準備,只要先掌握二個大原則:

(1) 在八到十二個小時之內:安排助唸最為要緊。
其實,人死亡時,鼻息雖斷, 但是死亡的過程是持續的,身體的各種感官功能漸漸消失,而聽力是最後才喪失功能;依佛教的觀點, 神識(靈魂)通常還執著身體,一般在死亡後 812小時,才會逐漸離開身體;如同身體的體溫,由溫熱逐漸至冰冷。因此,若聽從傳統殯葬業者,急忙將大體送入冰庫,是一件殘忍的事情。

此時,先安排助念的環境,是在醫院還是自己家中;可以先藉由預先準備念佛機引導,隨時,讓自己心繫佛號,不但敦請往生者放下罣礙,一心求生佛國淨土;也是安住自己和家人的心。或可請求蓮友的協助,也可以打電話給佛教的葬儀社,請其幫忙。再來,只需先決定:在助唸之後,遺體是要入殮停棺俗稱〔打桶〕,或是要送冷藏;並辦理死亡証明。
是故,初期只需確定此項〔大體接運〕的服務即可,其餘之治喪工作稍後再做商談與決定。

〔叮嚀〕在現今都市化的生活環境之中,普遍的作法為:送至殯儀館冷藏保存,於告別式當日再行入殮。若為無徵兆而突然往生者,雖已無生命跡象,但建議安置24小時之後,方做冷藏或入殮打桶之動作。

〔叮嚀〕辦理死亡証明之相關:如果因意外死亡,遺體需報警處理,由法醫堪驗後開具,所以早到的親友,請勿移動現場,但請把握時間即早開始助唸。如果因病或因年長,在家中或送醫途中過世,可由衛生所開立証明,或者也可經由葬儀社協助,找到合格之醫生處理。

(2) 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和判斷。
無論如何,面臨死亡,除了對於失去了至親的不捨及不習慣,也會在乎往生者所前往的、正在面臨的世界,希望能為他盡一份心力。尊重這份心意,照顧自己的悲傷,同時,運用智慧,找到合宜的方式,而不必要勉強自己接受所謂傳統的習俗,避免帶來被剝削或利用的二次傷害。葬儀社的專業,也在於提供資訊之時,秉持著感同身受的心情,協助家屬渡過這段時間;絕不是強勢要求主導治喪過程。

 

〔叮嚀〕現今的環境中,各項法規日益完備,不論就情、理、法,身為當事者的家屬都有權要求葬儀業者的配合及尊重。如在商談之中有疑慮,可以多找幾家,除了價錢,也要比較服務態度,如此也可減少後續被鼓動加碼消費的情形。

助念該怎麼做

1、場所
適當的助念環境場所,是決定助念品質的重要因素。近年來臨終助念的觀念逐漸普遍,因此各大醫院大多都附有往生室,也可以租用私人專為助念所設置的場所,若病人執意在自己家中,亦可順其自然,可以在病人平日所睡之床上,或可準備一張舒適的床墊於客廳中,注意,空氣必須保持流通,以避免助念期間昏沈,因此也要考量助念的空間大小,最重要的是,避免外來聲音的干擾,助念時,應將行動電話關機,家屬也應避免哭鬧叫喊。

在醫院
於照顧病人期間,先至護理站協調助念環境,最好是原來的病房(避免移動大體),或是醫院專設的往生室,再或太平間,總之多一分準備,多一分好的助緣。
在私人助念場所
可委託殯儀業者代為安排。
在自宅
或於平日所睡之床上;也可至住家附近的五金行購買,準備一張約略90公分(寬)×180公分(長)的木板,由6張板凳墊高,並在床板上鋪上柔軟的墊被,加上一個病人平日使用的枕頭即可。

2、人員
由於往生者對於親人的音聲語調較為熟悉,家屬特別能與亡者相應,因此助念的成員應以家人為主,分班為他稱念佛號,若擔心親人人手不足,也可以連絡熟識的助念團體協助。但由於世事無常、時間不定,又或平日並無助念團體互動結善緣,此時可借助佛號錄音帶、CD或是電子念佛機來帶動,切記,並不是把念佛機打開就可以利益亡者,而是藉由念佛機的引導,帶動家屬念佛的心,使家人的心念與亡者相應,進而至誠懇切的共同敦請佛菩薩接引,往生淨土。

〔叮嚀〕佛號錄音帶、CD或是電子念佛機-----宜使用稱念【阿彌陀佛】之四字佛號,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隨之念誦,或攝心傾聽,皆省心力。

〔叮嚀〕助念乃是佛教的臨終生命關懷方式,因此助念團體,完全是發心成就大眾的,並不收取任何費用,也因此鼓勵家屬平日可連絡有緣的助念團體,投入義工義行、培福結緣,自他二利。

〔叮嚀〕臨終時,當神識(靈魂)要脫離時,有人形容像生龜脫殼一樣的痛苦,因為這時候臨終者精神虛耗,而且十分敏感,稍微碰觸如同刀割,卻又不能言語自主,所以此刻,除了必要的醫療動作行為,應該避免搬動,也不要急於為他換衣服,可以在助念後,或是入殮前再做淨身更衣的動作。

 

做七(七七佛事)
親人往生後,最好從過世的那一刻起,佛號不斷的為之「助念」,通常人在 死後,除非有重大的惡業直接下墮三塗;或有眾多的善業,便可立即生天。否則,就在四十九天內,等待因緣成熟,隨習 ( ) 、隨業、或隨念轉生。 因此, 最好能夠在七七四十九天之中,每天都能像作七一樣做佛事 否則死後的頭七天或三天,乃至僅僅一天,或者每逢七期那一天做佛事, 都是好的,可視各人的狀況決定。

根據【地藏經】,若要超度先亡眷屬,應該恭敬、供養諸佛菩薩, 讀誦、受持諸種佛經;而依照【盂蘭盆經】,應該布施、供養出家僧眾。 綜合而言,若亡者親屬能為往生親人修福布施、茹素、供養三寶、救濟貧窮、利益社會,乃至等施一切眾生,都是促成亡者超生離苦,往生佛國淨土。 如果已往生淨土,亦能使他蓮品高昇,上品蓮邦

【註】可參考慧律法師所著之『臨終備覽』

【重要提示】
( ) 依喪家的時間,因緣做七而有。

1. 只做頭七、滿七。
2. 有的做頭七、三七、五七、滿七。
3. 有的七個七全做。

( ) 做七-通常皆恭請法師蒞喪宅或家屬至寺院作佛事,其餘六日, 家屬可自行為亡者念佛或誦經,因中陰身雖名七日歷一死生, 實則任何時刻皆有可能投胎, 故應每日為其念佛回向 ( 家屬可每日定時一起誦經、念佛,時間不需過長, 大約 30 分鐘左右,以不影響正常作息為原則。 )
( ) 做七時間-比照寺院的作息,應儘量在白天做七。

註:有晚上做七(作子時,即晚上十一點過後為子時)。 這是坊間的作法,說是靈魂晚上才會回來。已不可考;不需執著。

( ) 可至寺院延請法師立蓮位超薦或隨堂作七,上品功德。
( ) 居喪期間、遺族宜茹素勿放逸、嬉戲,有違喪禮。
( ) 誦經佛事宜莊嚴不繁瑣,最好以半小時、一小時即可,不一定要半天、一天。
( ) 較常用經、懺-心經、彌陀經、普門品、金剛經、地藏經、三昧水懺、大悲懺、藥師懺、 ……. 等。
( ) 做七不一定要放燄口、拜懺,只是上香、拜佛也可以,應視能力、 時間而為,不要勉強。

( ) 亦可以亡者名義成立獎學金或設立教育基金,慈善等公益事業, 布施濟貧,或供佛齋僧、護持三寶,以此為亡者植福薦拔,更有意義。

供品及祭品之準備

•  鮮花 • 水果:四種水果一盤 •  一杯水 • 素菜六碗(煮熱)•  一大碗飯、一雙筷子

寺院做七、殊勝難量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載:「念經功德,其事如何?」
師曰:「若人延僧到俗家誦經者為下品」
「若人山間野地作個供齋祈福者為中品」
「若往山門中作福誦經者為上品」

所以在家名為污地,山間名淨土,但屬庵堂寺觀乃伽藍淨地,諸佛神祇,常住不離,是故為上也。

因此,無論在家設立靈堂與否,到道場延請常任薦拔最利益亡者 隨堂做七 ,更為互補,殊勝難量。

 

告別式(奠禮)是為家屬送別往生者所籌備的。每一個文化所發展出一套殯葬的儀式及禮節,或許各有些許的不同;但是,都是幫助人們面對死亡的困擾悲痛是依戀付出的代價,愛帶來痛苦。親人的死亡,如同毛毛蟲變成蝴蝶一樣,從舊的軀體解脫、新生命的誕生同樣需要受到重視。

每一個案都代表我們與往生者與其家屬有著很深的緣份,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我們急切地希望每位往生者都能有最好的去處,因此,依著佛陀的教誨,我們倡導【助念】,也藉由助念的8-12小時,陪伴家屬把慌張哀慟的心安定下來,而之後經由這些儀式流程,對於往生者給予真摯的祝福,也陪伴家屬走過死亡與悲傷的幽谷。


商談重點
每一個家庭都是獨立存在,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與需要,不同的宗教信仰與文化傳統,要花費的預算以及個人喜好,這些是影響儀式與服務的因素,都是需要與禮儀公司仔細的協調。依治喪流程的時間順序來說,和禮儀公司的商談有以下幾個項目:

家中安靈
以佛教的觀點來說,在家中設立一個莊嚴的小佛堂( 靈堂 ),除了放置亡者的靈位,可讓親友方便前來悼念,表達追思及祈福,也是供奉三寶佛像,在這段時間內早晚課誦唸佛迴向的佛堂。佈置上以不影響生活起居為原則,可以是一張桌子的大小(例如一般方型的摺疊桌),如有空間,也可以是更大的三寶架,供奉的以西方三聖像、往生者蓮位、遺照、花、水果、香爐、蓮花燈、水杯為主。
設置此一靈堂之重點在於早晚的課誦或唸佛,因眾生在捨報後,除非有重大的惡業直接下墮三塗;或有眾多的善業,便可立即生天。通常,都是在四十九天之內,等待因緣成熟,或隨習 ( ) 、隨業、或隨念、隨重、隨緣、隨願轉生,在這段期間之內,可以因為念頭之轉變或是願力之生起而 改變其投生之去處。也因此,靈堂的設置期間應為四十九日。

〔叮嚀〕早晚課誦唸佛之方法可以是誦經、持咒、唸佛,若對於相關之禮儀(例如:上香、問訊、拜佛等)或是課誦之儀軌不清楚,可以致電各助唸團或蓮友,也可來電詢問菩提林禮儀0800-24-8880,大家都會很樂意解說示範。


棺木選擇

棺木之選擇,傳統上分成:金屬棺、原木棺、環保棺等。使用於土葬的棺木通常較厚較大,在以前的社會中,能夠使用原木或特殊材質製成之棺木,代表著家境之富裕或是某種特別之家世,但在現今的環境中,社會地位並不需要由棺木的大小或價位來表現,即使是土葬,我們也鼓勵使用環保棺木。
相對於使用原木製成之原木棺,環保棺木採用密集板(也叫 " 抗壓材料蜂巢板" 製作,或者採取套棺的方式,外棺是租用而不送入火化,內棺以夾板製作以送入火化。 環保棺木是較為經濟且惜福的選擇。

〔叮嚀〕棺內物 :亡者不一定要穿新的衣服(壽衣),只要穿上生前喜歡的衣服即可,亡者剩下的衣物可捐給貧苦者。棺內會使用到蓮花枕 、蓮花 水被、固定大體之紙帛(或衛生紙);其他並不需要準備陪葬物。

〔叮嚀〕抬棺工人:人數恰當最好,不宜以過多之人數 或做鋪張之排場。火葬棺木通常以24位為宜,土葬棺木則分為西式或台式棺木,又需考慮墓地地形因素,因此所需人數差異較大(8-16),通常以12位為宜。

禮堂租用
租用禮堂舉行奠禮(告別儀式),除了選擇適合的日期和時間外,另外需要決定地點,及禮堂大小。
目前在都會區中,除了自家附近有特別合適之空地,多半會租用殯儀館之禮堂。

主要優點:
一、交通安排方便
二、不受天候變化影響
三、專用之禮堂有不同大小可供選擇,容易掌握布置效果,傳遞莊嚴追思之心情。

禮堂之大小,主要取決於參加奠祭佛事之親友來賓之人數多少,另外,也會視進行之流程設計而可能有不同之空間需求,例如,若穿插音樂演奏以紀念追思,或,製作生平回憶影片,或,布置有追憶走廊等,禮廳內的座位則需有相對應的調整。

〔叮嚀〕 如擬使用居家附近之空地,常需事先向派出所申請,並需事先評估會場搭設棚架之大小,若遇天雨或大風或烈日時之應變,電力之供應(音響/燈光/風扇等)。

〔叮嚀〕若告別儀式當天會有蓮友前來唸誦心經或佛號,也需將他們的人數納入考慮。


來賓人數之預估方式,可以由幾個方向來計算:直系家屬之人數、親戚(包含親家)之人數、公祭之朋友或團體。直系家屬在家奠禮中祭拜後,會站立於供桌二旁,向其他前來奠祭之親友來賓行禮答謝,也就是說,當直系親屬人數多時,座位不必增加,但答禮之空間需要適當擴大;親戚們,會在整個告別儀式的前半部-家奠禮(通稱「家祭」)-向往生者上香、獻花、獻果等,在禮成之後,可以回到座席繼續觀禮,也可先行離去。在公奠禮(通稱「公祭」)中致意的來賓,可能包括了往生者的友人和家屬的朋友,因為公奠禮的時間是在整個告別儀式的後半部,所以,在座席安排上,和參與家奠禮的親戚是輪替的。
如果訃文發了8090張,部份以電話通知,整個奠禮進行預計會來約150人左右,以台北(北部)來說,可以考慮租用乙級廳(第二殯儀館),其設備之座位數約為90人左右,但容納150位來賓應無問題。若預計家屬及來賓約80多人參與,則乙級或是丙級廳(座位數約40人)皆可。

會場布置
會場布置需要以整體效果來看,以黃色布幔前後左右全包為主體,簡單大方。過當的佈置反倒感覺凌亂,尤其鮮花不宜過多,過多的鮮花佈置既多花費金錢、又不環保,且破壞莊嚴氣氛。由禮儀公司提供會場佈置實體相片以供選擇參考。

 

禮堂的安排,實是為了表達對往生者之追思和感恩,在禮廳內部,通常會看到有個主體式壇,傳統早期的做法是花山-把花擺放成山形,在視覺上是單層的花,容易帶來單薄的感覺;再來也有花海的設計,它在深度上有所謂的拉六尺或九尺的分別,使用的花常常偏多,稍不小心就流於雜亂;另有二層或是三層架的做法,這種做法在營造式壇之深度、高度、寬度的效果上,最有變化之彈性。

式壇主體之寬度會直接影響到禮廳中布置之第一印象,也會影響到花藝耗材及設計報價。經過適當之搭配,以三層架為基礎,配合莊嚴佛像,柔和之布幔,典雅之燈飾,再加上週圍布幔全包,清潔整齊之地毯鋪滿走道和家屬答禮席,或許座椅也加上椅套,讓整場的顏色更加一致,當時間到了,音控師播放佛號唸誦,奠禮儀式開始,就是一場莊嚴佛事的開始。

 

〔叮嚀〕遺照相片:一般尺寸是 15 20 吋,黑白彩色均可,近來也有家屬選用生活照,不論是取生活照上之面容去背放大,或是整張使用,看來更為平易親近。

〔叮嚀〕在禮堂外部也可運用巧思多做安排,例如:整理生平照片,製作追思看板,寫上生平事蹟或者加上家人想要說的話等等。

〔叮嚀〕輓聯: 為求整齊莊嚴,籲請家屬不要向人索取,更應該積極懇辭所有輓聯,以避免會場凌亂(有白、黃、粉紅色、花花綠綠)有失莊嚴。

 

骨灰罐
骨灰罐建議以實用、環保為選擇標準。一般骨罐材質有石材、金屬、瓷器等,常見的有碧玉、青玉、黑花崗等。或許摻雜著風水之說,也或許是玉石討喜的外觀,真正的玉石因物稀而十分昂貴,一個骨罐可能在十數萬到數十萬之間,市場上仍然是有這樣的商品;有著和玉石相似質感的青玉(它的硬度小於玉石,只在 3 4 之間),由於石材產量較玉石來得多,一般合宜的價錢在二萬之內就可以選到相當好的品質了;但是,就實用性而言,黑花崗石,硬度為 5 5.5 之間,與真正的玉石(硬度 6 6.5 之間),相差較小,深色的材質,刻上心經等文字,特別顯得莊嚴,價格上就更為經濟了。

靈骨塔位
靈骨塔位的選擇,除了務必以合法之殯葬設施(是否取得合法的使用權狀)為最基本的條件,您絕對不會想要在妥善安置先人骨灰之後被告知必須遷移。依佛教的觀點,神識脫離大體後,所剩下的只是無用的軀殼,如同毛毛蟲變成蝴蝶後的破繭,基於儒家慎終追遠的倫理,只要考量安放處環境整潔與否、管理良好;雖然日後可能恢復日常作息,不一定會常常前住靈骨塔探視,但仍應以方便親屬日後前往瞻仰祭拜為主要考量,而不必然要選擇放置在昂貴之處。

〔叮嚀〕骨灰罐上:相片,出生、往生日期等文字內容,在告別式前要做最後的確認。

〔叮嚀〕可以善用坊間有些帶看塔位的公司所提供的免費服務資源,藉由他們的專業知識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可能需求的產品,也藉他們帶領實地感受,可以疏緩奔波的辛苦,同時比較或許可以享有塔位優惠的價格,上述的服務都是免費。


奠祭佛事進行過程

奠祭佛事之主要目的在於,以佛事送這位往生菩薩前往佛國。其主角固然是往生者及其家屬,但整體儀程之進行,是由司儀掌握。司儀應事先和家屬溝通,了解家中之情形,避免太哀傷的語調,將整個會場帶動為溫馨祥和、莊嚴肅穆的氣氛。襄儀則能協助上香、獻花之程序流暢。 現場也會有數位服務人員,協助整體佛事之進行。

佛事進行時,以環繞式音響設備,播放佛號聲及佛曲莊嚴會場氣氛,使家屬及來賓親友以莊嚴及祝福的心情,參與此一奠祭佛事。避免使用一般之中西樂隊,對於整體氣氛易造成凌亂之感;如果,真的喜歡有現場音樂演奏,我們會建議延請管弦樂隊三到四人,以提琴、薩克斯風等之演奏,搭配音響設備之佛號導引,會有不錯的效果。

 

家屬當天不必披麻帶孝,因其源自農業時代,以麻布表樸素,居喪期間,不事妝扮,以示哀思。而今佛事進行時,宜以素服代替並戴孝章幟即可,或可著海青,或可向禮儀公司租借黑袍統一穿著,整齊又莊嚴。

〔叮嚀〕會場蓮(牌)位: 由禮儀公司在會場另行準備,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世俗禮儀。

〔叮嚀〕恭請法師:確認有無禮聘法師的需求,若家屬自行禮請,則家屬需預先向法師詢問清楚接送、餐點及供養等問題;禮儀公司也可以代為禮請。

〔叮嚀〕 答禮用品:就是用來回謝親友之回禮。一般以毛巾或手帕回贈,可由禮儀公司提供,多退少補。 近來也有改用勵志書籍結緣,或是其他小禮物等,可以找到自己覺得更為有意義的方式來答謝親友。

 

佛教的臨終關懷,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A 家屬應注重病者心靈所需,令其放下執著,導向寧靜和平。病者神智尚清醒時,隨侍者須先以言語安慰,病者還能言語時,則需探問有何遺願或未了心願,助其達成,務使心無牽掛、了無憾恨。病者交代完後事,即毋須重複再問,以免擾其念佛。此時應勸其達觀開解、放下萬緣,莫貪軀殼皮囊,歸向三寶、至誠念佛,往生極樂、永脫輪迴。?

 

若病者心地善良,可謂之曰:「汝一生行善,必可往生極樂世界」。若病者平生作惡多端,可謂之曰:「此時唯獨阿彌陀佛可救汝、度汝,佛祖的四十八大願,可救度作惡眾生,汝只要誠心懺悔,專志念佛,必可蒙佛接引」。

 

Q 臨終時,人的色身會面臨何種苦痛? 

A 人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臨終之際,四大開始分散。地大分散時,臨終者所看到的景象是山崩地裂 (地:堅硬的東西,頭髮、指甲、骨頭…);水大分散時看到遍地洪水(水:人體70%是水分);火大分散時看到遍地猛火在燒(火:體溫);風大分散時看到狂風大作(風:呼吸)。此時的心境有如做惡夢,驚慌惶恐、徬徨無助、六神無主。

 

Q 臨終時四大分散,身心承受劇烈痛苦,聽得到旁人的安慰嗎? 

A 此時耳根尚可作用,隨侍者所言都清晰可辨。 

 

Q 自殺身亡時,其心理狀態為何?

A 以唯識學角度來說,自殺多為恐懼、無奈、報復的心態所促成,故安慰無效。死者自殺時,神識極度恐慌,幾近潰散。

 

Q 明知親人已回天乏術,是否要急救延長其生命呢?

A 與其讓病危者插滿管子,忍受煎熬,不如幫助他安詳辭世。臨終者雖處昏迷狀態,其意識依然清晰,若以維生系統、復甦器來暫延生命,但肉體疼痛所引起的瞋恨、執著,卻會造成無法安詳往生的遺憾。倘醫師宣告不治,即毋須急救了。?

若能在熟悉的地方斷氣,可助亡者安詳辭世。一般而言,自家住處較令病者感覺安適,若能於家中死亡最為理想;若是不能,也應要求院方撤除監測器,務使不受醫療干擾。

 

Q 若病者大量出血,如何防止蟲蟻靠近? 

A 因揮趕蚊蠅蟲蟻時,會產生置其於死的惡念,故可於病床四腳放置水盤。 

 

Q 佛教和醫學觀點之間,對死亡的認定有何差異? 

A 醫學上認為心跳、呼吸停止或腦死,即宣告死亡。但佛教則主張,生命終結之初,神識尚未脫離色身,仍有知覺,待全身冷卻神識完全出離,方謂之死亡。 

 

Q 臨終之際,那些人最好不要靠近呢? 

A 臨終之際,身心都承受劇烈的痛楚,若平日執著者靠近,會造成見冤家而心生瞋恚、見至愛而眷戀不捨。故在斷氣後神識未脫離前,過去的一生即於剎那間現前,於此悲苦交集時刻,倘見平生執著的人,勢必會讓亡者遭受莫大衝擊而牽動神識。 

 

Q 斷氣後,遺體可以馬上送冰庫、打防腐劑嗎? 

A 斷氣之初,神識尚未完全脫離,仍可感受痛苦,切勿馬上送冰庫、打防腐劑。倘立即將屍體放入冰庫,會增加亡者痛苦,使其墮入寒冰地獄;甫斷氣即施打防腐劑,恐會屍骨不化,使亡者淪為守屍鬼。

 

 

Q 習俗上臨死前須「搬舖」,此舉有何不妥? 

A 斷氣後體溫未冷透,神識尚未完全出離,若稍微碰觸屍體,亡者仍會感到痛苦。因此,身體尚未完全冷透前,應留意亡者臉部、身上,勿使蚊蟲叮咬、停留,更不要隨意試探體溫以揣測亡者投生之處。現場若有大修行者,可用中指指背輕輕試探。?

為方便助念,可於未斷氣前移到大廳或方便助念的地方。?

如遇到特殊情況則不可拘泥,應先搬動再作助念。如:在浴室摔倒,應立即將人抬出;若就診醫院不便助念,亦須將臨終者抬出。

 

Q 民間習俗上,臨命終後會急於浴身更衣,此舉有何不妥? 

A 人在臨終的時候,色身四大分散,神識未離,就如生龜脫殼,眾苦交煎、痛不堪言。此時,若任意搬動,一動則痛,痛則容易起瞋恨心,神識就隨瞋恨心而墮入惡道。故人在即將斷氣時、斷氣後, 812小時內,不可搬動及換衣物。 

 

Q 何時更衣較適合? 

A 民間習俗,常在斷氣後急為亡者更衣,並認為臨終時未更換衣衫,亡者恐無法得到。這個作法有待商榷,並會增加亡者的痛苦。?

基本上,未斷氣前可以預先更衣,讓臨終者有充裕的時間使心寧靜、安詳,隨侍者也可專心助念。 但務必衡量臨終者的現況,絕對不要破壞其正念,造成痛苦、瞋恨。另外,也可以 等到亡者斷氣 816小時、全身冰冷後再行更衣。?

若遺體僵硬,可用熱毛巾搭附關節處,讓筋骨軟化再更衣。若有死未瞑目者,亦待全身冷透,以毛巾熱敷雙眼,數分鐘即可合攏。※死不瞑目有二種情形:一種是生病過久、服用藥物太多,或生前是植物人。另一種則是臨終業障現前、痛苦不堪,呈現窮兇極惡之相。

 

Q 臨終前後,應如何處理病者的身體? 

A 人將命終,身不由主,一動即猶如身受坳折之痛;此時,任其或坐、或臥、側臥、仰臥,均以舒適為宜。若已昏迷而未斷氣,縱有便溺沾身,也不宜為其擦拭、沐浴,以免增加其痛苦。?

病者斷氣後,無論採何種姿勢,均勿移動,任其俯臥、側臥皆無妨。

因病重而插有鼻管、尿管,見病危即可拔除。插管時極為疼痛不適,但拔出時則不致疼痛,可放心拔取,細心並緩緩抽出即可。?

世俗認為亡者手足不直,來生會變成折肱跛足的人。此乃謬誤不足採信。許多修行有得者,多吉祥臥而逝,或坐化立亡。

 

Q 臨終之際,意識尚未昏昧時,有何忌諱? 

A 一忌家屬與病者愛語,以世情牽纏,徒增恩愛悲傷。二忌臨床揮淚,未死先哭、喧嘩吵嚷、擾亂正念,令病者心生悲戀、執著。三忌淚水滴在亡者身上,會觸動亡者之情執,使其不忍離去。 

 

Q 何謂『助念』? 

A 助念就是一般所謂的臨終關懷,即是幫助臨終的人提起正念。因為人在臨終時,心中會感到煩惱、恐怖,做不了主,此時需憑藉蓮友念佛之力,來幫助臨終者、命終 49日內的亡者,提起念佛之正念,使亡者能與佛菩薩的願力相感應,而順利往生佛國淨土。?

大修行人,難行能行、難捨能捨,福慧具足,剎那即能往生淨土,無人助念亦無妨。但一般人臨終時,色身四大分離,心裡又因生離死別而為情慾名利所牽纏、放不下,致使身心受到極大的痛苦。一般人善惡參半,念佛修持功夫不夠深厚,淨業薰習力量不夠強大,若能藉有緣善人臨終助念而提起念佛的正念,具足信、願、行,亦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

 

Q 助念的時間要多久呢? 

A 病者氣絕後,神識仍在、猶有知覺,需待全身冷卻,神識脫離軀體,方算死亡。這個時間,慢則一、二日,快則轉瞬間,一般為 1012小時。助念到斷氣1624小時最允當。

病者神智清醒時,可請善知識為其開示,啟發淨土信願,鼓勵病者、令生歡喜,袪除恐怖。若已無法救治,可儘早出院,於自家或另擇靜處,全心念佛。

親友當陪同助念,虔誠祈求佛力加被,並告訴臨終者,除見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放光接引外,於任何境界皆不予理會。如病者業障現前,惡聞佛號或痛苦掙扎,家屬應先於佛前為其懇切懺悔、持往生咒 108遍或誦『地藏經』,再行助念。

念佛人臨終,若因病苦而心生煩惱、怨恨、疑惑,當告之:「玄奘法師疑心所譯經典或有謬誤,故臨終也有病苦。菩薩告訴玄奘法師,以此小苦消以往劫的罪報,切莫懷疑。」 

 

Q 助念時,應如何設置臨時佛堂? 

A 桌子一張鋪上黃布或黃紙,置三尺大西方三聖或彌陀像,釘掛或置於桌上皆可,高度以不低於腰部為宜。方位以病者得見為原則,且十方原不分東西南北,有佛像即為西方。但病者腳底不可朝佛像。若限於場地,病者未能得見佛像或病室不潔,可將佛像供於淨室,每日請至病者面前,讓他熟視一、二次,以為憶念。

供佛物包括:臥香爐、蓮花燈一對、香、清水一杯、鮮花、水果等。 

Q 最適合的助念時機為何? 

A 應於奄奄一息時即開始助念,不可等到體溫全無才來助念,因彼時神識恐已脫離,助念恐徒勞無功。但若太早助念,病者精神猶旺,則助念人力恐耗損過多。因此,應於脈搏、呼吸漸弱方行助念。 

 

Q 助念時,聲調及速度如何掌握? 

A 誦念時音調的快慢高低須得宜,音太高則傷氣、難持久,音太低恐病者聽不清楚。因人臨終氣息急促,心跳加速,助念速度宜稍快。此時耳根雖尚可聽聞,意識卻漸趨渙散,若速度過慢則難收實效,速度過快恐臨終者氣弱而無法跟念。應令佛號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使病者聲聲入耳、字字經心,方易得力。 

 

Q 助念時,可以用錄音帶、 CD或念佛機代替嗎? 

A 臨終無人助念或助念人數少,可播放錄音帶或念佛機來輔助,但不可僅播放錄音帶,而不參與助念。錄音帶的作用是在伴念,令助念者及病 ()者,提起正念。因活人具陽氣,有心力、念力及光明,念佛時能放光、加持、避邪;而機器音聲,神鬼不懼,必以活人助念,方可感得佛菩薩前來。

助念者眾,往生機率亦高。助念音量需視亡者臉色來調整,助念若有感應,亡者臉色必轉慈和。

 

 

Q 傳統習俗上認為「不哭,凶星不退」、「需趁體有餘溫,早為更衣」、「人死不早搬舖,會欠眠床債」。這些行為有何不妥?  

A 斷氣而遺體未冷透前,值班助念者須嚴禁家屬探摸遺體、更換衣物或哭泣,莫為世俗之見而鑄下大錯。此時,更應發心提高音量助念,切勿時時探摸亡者何處未冷,致亡者起煩惱。除非深諳加持之高僧大德前來,方可探視體溫。否則須待一晝夜,始可輕探遺體。待亡者全身冷透,方可停止助念。 

 

Q 臨終者若神識昏亂,應該怎麼做比較合適? 

A 臨終者若神識昏亂,可用棉花沾大悲水塗嘴唇,即可令神識清明。以大悲咒加持清淨、無蟲之水,即成大悲水。 

 

Q 臨終者中風失語、神識昏迷,應該怎麼做比較合適? 

A 若一發病即陷入昏迷,且耳目二根斷絕,如神識尚未離體,助念者須視為清醒病者同等看待,盡忱助念,仍有效驗。若昏迷至死,於中陰期間得聞佛聲,則能發起平素念佛信願,或遇善友念佛勝緣,亦能增加來世淨土之善根。 

 

Q 未及助念即氣絕時,應該怎麼做比較合適? 

A 甫斷氣或已氣絕未超過 3小時,宜以簡明扼要之生西信願,高聲開導亡者,再行助念。因其斷氣時,心必煩惱,高聲開導,令其知覺,而有所依循。此乃緊要關頭,切莫等閒視之。 

 

Q 臨終者因極度痛苦而掙扎嘶吼,應該怎麼做比較合適? 

A 陰間眾生幻化為眷屬親友,前來接引,令臨終者心生怖畏、面色發青,此為冤親債主纏身,令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為解冤釋結、超度冤親債主、自他兩利,此時暫不念佛,先取小木魚持往生咒 108(最少49),令鬼魂莫近,待臨終者意識、情緒穩定再助念。 

 

Q 臨終者因病苦疼痛難捱,應該怎麼做比較合適? 

A 應注射陰間眾生幻化為眷屬親友,前來接引,令臨終者心生怖畏、面色發青,此為冤親債主纏身,令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為解冤釋結、超度冤親債主、自他兩利,此時暫不念佛,先取小木魚持往生咒 108(最少49),令鬼魂莫近,待臨終者意識、情緒穩定再助念。 

 

Q 有人說:「父母劬勞,養育恩深,臨別之際,竟未能啼哭相送,豈非不孝」? 

A 啼泣既不能讓死者復生,不如做一些有利亡者的事。如果不能忍住悲傷,也應該迴避他處舉哀,以免病者聽聞。對臨終者而言,應鼓勵病者念佛,讓病者心念貫注於佛號。 

 

Q 為何不可在往生者面前哭泣,此舉有何不妥? 

A 臨終時家屬勿在床邊哭泣掉淚、喧嘩、吵鬧,這樣會擾亂臨終者的正念,使他們心生悲戀、產生執著。如將淚水滴在亡者身上,會觸動其情執,使其神識戀戀不忍離去,終墮惡道。

 

家屬切勿對病者、亡者講柔軟愛語。如:媽媽,我是誰你知道嗎?我是 OO 呀。這種世情的牽纏,只會使病者、亡者增加悲傷。 

 

Q 何謂『放焰口』? 

A 焰口,是指鬼道中的餓鬼。鬼道眾生分為三等:一、生時做很多善事,會變成福德大力的多財鬼,如城隍、土地等神祇。二、在生時善事不多,便成福薄少力的少財鬼,一般所說的鬼屬之。三、在生時貪婪吝嗇,一毛不拔專佔人便宜,便成無福無力的餓鬼。

 

這類餓鬼的食量很大,喉管卻很細,進口的食物也會變成惡臭的膿血。所以有餓火中燒、烈燄口出的果報。只要誦持真言神咒, 如:淨業障真言、變食真言、開咽喉真言,被召請前來的餓鬼,就可仗憑佛的神通願力飽餐一頓,之後再為它們宣揚佛法,勸它們皈依三寶、永脫鬼道。這就是「放焰口」的作用和目的。

 

放焰口對鬼道來說,等於是無限制的放賬,所以又叫作「施食」。如果亡者並未墮落於餓鬼道之中,放焰口就等同於代他們做了放賬濟苦的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916969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