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死亡觀

《詩篇》103:1-5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 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祂的聖名!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 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 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祂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

 

一、人乃是走向死亡的存有者  

 

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曾說:「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者」。人活著似乎就是為了死,很多人活著似乎就是在等死。死亡替生命注入了悲觀及恐懼的成分。人生當中有許多問題,可是當死亡一旦出現,所有的問題都不在是問題,很多人因此就用死亡來逃避一切問題。死亡絕對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但卻是每個人都無法解決的困難。 我們可以不去想它,但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遇到它;可能是明天、可能是明年。因此,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要認真的思考死亡的問題。

 

死亡到底是什麼? 有死亡的人生意味著什麼? 假如我們有一天都會死,那麼面對死亡這樣可怕的威脅,我們對自己及他人有什麼樣的責任? 基督徒對死亡的了解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假如我們只剩下幾天可以活,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死亡? 假如我們的親人面臨死亡,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透過基督信仰去克服死亡的恐懼呢? 基督信仰宣稱:信耶穌得永生。上面看到的經文《詩篇》103:4中也說到:「上帝要救贖我們的命脫離死亡」。可是每位基督徒不是和別人一樣,跟在那裡買棺材,死後也都一樣躺在棺材裡;並且還有許多基督徒都很早就死了、甚至是不得好死,這樣怎麼能說上帝救我們脫離死亡、賜給我們永生呢? 下面我們要詳細討論各種死亡的議題及基督教的死亡觀。

 

二、科學無法解決死亡的問題  

許多現代人以為:科學文明的進步使人們更加了解死亡,而幫助我們不用怕死。但事實上,科學只告訴我們死亡的過程及原因,並無法幫助我們克服死亡及恐懼,更沒有解答死後的情況。此外,科學文明帶來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無憂無慮,因此我們反而更加眷戀我們現在的生活,而更害怕會死去。

還有許多現代人以為:科學文明的進步使得人類的生活品質、衛生環境、醫學水準有所提升,就能幫助人避免死亡或延後死亡。然而在人類科學發展最高峰的近100年,人類被死亡威脅的情況有增無減。在20世紀,有好幾千萬的人是死在科學所製造出來的現代武器及戰爭中。在20世紀的戰爭中,軍人也用炸彈去轟炸住宅區,造成老人、婦女、小孩的大量死傷。在古代社會,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老弱婦孺會死在戰爭中。現代人和古代人相比,誰比較像野蠻人?

相同的,現代科學醫治了許多舊的疾病,但是卻帶來更多新的疾病。許多人死在致命的新型傳染病或是癌症;許多人死在科學所產生的汙染及有毒物質;許多人死在因為科學過度發展而導致生態及氣候改變所產生的天災;許多人死在科學社會所高舉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環境中;許多人死在科學產物所造成的交通及各種意外事故中。最後,因痛苦而自殺的情況在科學時代中的發生率比其他任何時代都還高出許多。

到這裡我們了解:科學並沒有減少死亡或改善我們不被死亡威脅。恰恰相反,科學的發展製造出更多的死亡方式及更可怕的死亡威脅,使現代人隨時隨地的就能遇見死亡。比起古代人,我們現代人乃是處處活在死亡威脅,我們更加的接近死亡。科學沒有死亡的答案,它只能提供死亡的確據。

 

三、死亡與我們的責任 

在這種隨時都會遇見死亡的時代,在死亡的威脅之下,我們能做什麼呢? 我們有什麼責任呢? 有些人說,我有買保險,所以我出意外,家人就會有保障。有這樣想法的人,是以為:錢是萬能,有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可是我們是否曾想過,假如不是我們會發生意外,而是我們的兒女隨時可能發生致命的意外,那麼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呢? 請問我們的兒女真的知道他們死後會怎麼樣呢?

在這種隨時都會發生死亡的時代,當我們不去思考死亡的問題及尋找死亡的答案時,我們不但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家人不負責任。為什麼是對家人不負責任呢? 因為我們人活到一個年齡,就會知道死亡是人類最大的威脅,它隨時都在威脅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家人。我們明知道這個事實,但我們卻盡量逃避不和家人討論死亡的問題。我們不但不想和我們的家人討論若是人死了之後會是怎麼樣? 甚至當我們的兒女主動問起死亡問題時,我們可能還告訴他們:「未知生,焉知死」;要他們好好念書,其他不要想太多。當他們勇敢的想要去討論死亡,我們反而要他們去逃避。不論是裝做不知道、或是去逃避,這都不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此外,當死亡臨到我們時,我們總是想:我死了之後,就一了百了,其他的問題,就跟我沒關係了。我們以為我們留下很多的錢給家人,能照顧他們日後的生活,所以算是一位很負責任的爸爸,可以安心死去。然而,表面上,我們似乎讓他們無憂無慮,但是實際上,我們卻讓他們更加憂慮。因為我們的死亡不但讓他們感到更加孤單,更是讓他們更加害怕死亡。我們的死亡隨時提醒他們死亡的無情及可怕。所以,若是我們沒有辦法幫助我們的家人脫離死亡的威脅,或是告訴他們關於死亡的答案,那麼我們留給他們的一切,只會他們誤導他們跟我們一樣走著同一條路,成為一位逃避死亡問題的人。

假如我們意識到每天這麼多小孩死去,我們就會知道和兒女們討論死亡問題,比和他們討論要不要學鋼琴、討論學校課業或將來發展都還要來的迫切及重要。我們也會知道死亡的議題甚至在教會兒童主日學有多麼重要。

可是有多少父母真的想過這些問題,甚至多少想過死亡問題的父母能給兒女一個有把握、有確據、有平安的答案,而不是一個大人自己隨便想想,然後隨便應付一下兒女的答案。我們是否一位對自己兒女的死亡負責任的父母嗎? 還是我們只會關心兒女的前途,以及擔心他們是否會替我們爭氣或是會讓我們丟臉。 死亡的問題也幫助我們大人檢視我們自己是否是真正關心兒女生命的父母。 上帝將兒女賞賜給我們,我們是否真正將上帝要我們傳講的信息認真負責的告訴我們的兒女? 求上帝憐憫我們!!

你說你還年輕,還沒結婚也沒有小孩,但是這並不代表死亡議題對你不重要,因為你也很可能隨時會遇見死亡。此外,年輕人可能更需要代替你們的父母去思考死亡的議題,並將關於死亡的真理告訴父母,使他們可以在接近死亡或面對死亡時不會懼怕。

總而言之,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認真的思考死亡的議題。不過,死亡的厲害正在於它迫使我們不敢去思考或是面對死亡的問題,以至於我們無可避免的成為自私且不負責任的人。然而許多人是情有可原,因為他們曾經認真的去尋找過死亡問題的答案或是克服死亡的辦法,只是他們找不到,或是知道答案的人沒有去告訴他們。因此,若我們已經是基督徒,我們不但有責任認真的認識死亡的真理,並將死亡問題的答案與家人分享,我們同時也有責任要和還不信主的朋友分享。

 

四、死亡到底是什麼?  

很多人不在乎死亡的問題,不是因為他們不怕死,而是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瞭解死亡是什麼。 很多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那一刻都從未好好的去想過死亡的問題。 這種從沒有認真看待死亡的人,也不會認真的去看待自己的生命。 相反的,當我們知道死亡到底是什麼之後,我們會更認真的去思考死亡的議題,並且會更積極的去尋找解決死亡問題的答案。

死亡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人會這麼怕死,死亡為什麼那麼可怕呢下面我們要從聖經來了解「死亡」到底是什麼。

1. 死亡總是確定的

《約伯記》34:15說:「凡有血氣的就必一同死亡;世人必仍歸塵土。」《詩篇》89:48 :「誰能常活免死、救他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呢? 《傳道書》9:5「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早期基督教教父奧古斯丁曾說:「在我們的一生之終,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只有死亡這件事,是我們可以完全確定的!

人人皆有一死,它一定會發生。 我們不能把死給「送給別人」或「賣給別人」。 因此,很多在談戀愛中的男生常常會向女生說:「我是真心愛你,我願意把我的一切都給你!」其實這句話不對,因為誰能夠把自己的「死」給別人呢人生就是這樣無奈,我們想要給別人的,卻給不出去;而我們想要保留的,別人卻把你奪走。

2. 死亡使我們沒有真正的自由

《詩篇》107:10說:「 那些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被困苦和鐵鍊捆鎖。」 有選擇才叫做自由。在任何事情上,似乎人類都有選擇,但在死亡的這件事上, 人卻完全沒有選擇。 不分男女、老少、種族、膚色、地位、財富,只要死亡找上我們,我們一點選擇的自由都沒有。

法國大革命時,人們呼喊著:「無自由、吾寧死!」意思是說:若是我沒有自由,那麼我寧可去死。 但死亡卻對法國人呼喊:「不論有沒有自由,你都得死」。 的確,死亡擺佈著我們,控制著我們。只要有死亡的存在,死亡迫使人們不再有真正的自由。 因此,人們現在所擁有的種種自由,其實都只是片面、短暫、虛幻的自由罷了。死亡證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真正的自由。

3. 死亡乃是禁忌的根源或基礎

《創世記》2:17記載上帝對亞當說:「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4:15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 從最古老的人類社會到現代社會,人們都有許多的禁忌。 事實上,所有的忌諱或禁忌(Taboo)追朔到最後都有其「死亡」的根源,或是以死亡作為威脅的基礎使人必須去服從某些制定出的禁忌。上帝所頒佈的十誡就是最好的例子。

甚至,我們可以說:只有那些與死亡有關聯的忌諱才是真正的忌諱;因為只有面對死亡時,人類才真正無能為力,而必須對其尊敬與避諱。 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在所有的忌諱中,最大的忌諱就是談論死亡、或是見到死人。

華人對死亡的嚴肅及忌諱文化,使得華人更不想去談論死亡、去面對死亡。 然而,我們越是忌諱去談,我們越是逃避著死亡的問題,越是證明我們對死亡的無知、恐懼、害怕及無奈;越是證明我們乃是被死亡所掌控。 死亡使我們不敢面對自己,不敢認真面對這個會死的生命。

4. 死亡總是陌生的

《約伯記》38:17說:「死亡的門曾向你顯露嗎? 死蔭的門你曾見過嗎? 死亡是我們一生中最陌生的事。 死亡之後,我們會到哪裡? 是到天堂? 到地獄呢? 還是在棺材裡面呢? 或是完全消失無有了嗎?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想過關於死亡的問題,但我們卻都沒有答案。 死亡雖然是我們最切身的問題,但卻也是我們最陌生的問題。 因為,活著的人,沒有死經驗,怎麼會有死亡的答案;而死去的人,雖然經驗豐富,但總是有口難言,無法將答案告訴我們。

此外,也因為對死亡感到陌生,所以當我們面對死亡時,我們都無話可說。在死亡面前,我們只能「哭」。「哭泣」成為人面對死亡時的唯一的語言;其他的話語,都是多餘的,也是無用的。 既然在面對死亡時,只能哭,所以華人就認為:當自己親人去世時,哭的越厲害,就是越孝順。 很多人自己哭的不夠、或哭不出來時,還會花錢請別人幫忙一起哭。 在台灣,這種替別人「代哭」的人我們稱他們叫「孝女」。

5. 死亡總是孤單的 

這可能是死亡最令人難以接受的地方;人最怕孤單,只要有伴,什麼都不怕。但是死亡肯定是孤獨的,因為死亡就是死者與任何一切的斷絕。《路得記》1:17說:「你在哪裏死,我也在那裏死,也葬在那裏。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現代中文譯本與英文版是說:「除了死,任何事都不能使我們分離! (anything but death separates you and me. 再堅強的親情與愛情,面對死亡時,都變的軟弱無力;因為死亡迫使人與一切分離。

秦始皇找了幾千幾百人與他一起死,可是不論他找再多的人一起死,當他斷氣的那一剎那,他仍是孤單的死去。 每一個死人都是孤單的、冰涼的躺在棺材裡,無法移動或和別人互動。 我們的死跟別人毫無關係,別人幫不了我們,我們也幫不了別人。

6. 死亡總是痛苦的

《詩篇》55:4-5說:「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死的驚惶臨到我身。恐懼戰兢歸到我身;驚恐漫過了我。」《詩篇》116:3說:「死亡的繩索纏繞我;陰間的痛苦抓住我;我遭遇患難愁苦。」 不論是老死、病死或是被車撞死,任何死亡的過程,都令人很痛苦。 不但死者自己痛苦,連死者的親人朋友也都很痛苦。 若是死者還有欠許多的債務,那麼連他們的債主也會非常痛苦。

7. 死亡使我們失去一切

《詩篇》49:17說:「他死的時候甚麼也不能帶去;他的榮耀不能隨他下去。」 人們辛苦努力一輩子,擁有了許許多多的一切。但是當死亡來臨時,這一切都和我們沒有關係,只剩下棺材和我們有關係。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一生勞碌,所有賺得的,在死亡的那一刻,除了棺材,其他的都帶不走。 事實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但不能幫助我們克服死亡,甚至只會更讓我們更害怕死亡,因為我們不甘心就這樣失去了我們所有的一切。

8. 死亡是生命的阻力 

《傳道書》3:194:2說:「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因此,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

中國人也說:「生命苦短」。 既然一生辛苦的努力最後換來一口棺材,那麼人生有什麼好值得奮鬥的呢? 於是許多人就這樣一天過一天,一年過一年,消極、無奈的等待死亡來臨。所以,雖然有些人活到80歲仍然覺得活的不夠,但有很多人活不到20歲就活膩了而想去尋死。 有死亡的威脅,使我們在面對人生時,充滿了無力感。

9. 死亡使人感到憤恨不平

《撒母耳記下》 1:19記載大衛的「弓歌」,歌中說:「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 當大英雄、大好人、大牧師、或是大佈道家死的的時候,我們總會認為:上天很不公平。 但事實上,當小老百姓、甚至小人或壞人,他們在面對死亡時乃是更忿忿不平;因為他們還沒享福或出名時就死了,他們更感到不公平,也死的不甘心。 就如《約伯記》21:25所說:「有人至死心中痛苦,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

此外,當人們面對死亡時,總會覺得為什麼別人都活的比自己久。甚至還會覺得那些老人、病人、壞人都活的比自己還久。 面對死亡時,我們總是感到憤恨不平。

10. 死亡讓人喪失信仰

當約伯所有的小孩都突然意外的死去時,約伯的太太便失去了信仰,於是對約伯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神,死了吧!

對於宗教界來說,死亡似乎是最大的敵人。 許多各種不同宗教的信徒的信仰,他們原本的信仰都是很穩固的,人生也都很樂觀。但是當他們面對死亡時,就開始悲觀、消極,甚至開始懷疑他的信仰是否能夠幫助他解決死亡的問題。 很多宗教信徒在面對死亡時,信心完全瓦解、精神幾乎崩潰,他們的信仰在面對死亡時完全派不上用場。

11. 死亡總是無法挽回

《約伯記》14:14說:「人若死了、豈能再活呢? 在電動遊戲中,人死了之後,只要你再投入一個代幣,就可以重新開始一個新的生命,血都是飽滿的。 但在真實世界中,當人生走到盡頭,就無法挽回。 人面對死亡時,無法說:我錯了,讓我再來一次。絕對不可能,因為死亡只有一次,僅此一回。 當那一次發生時,我們就與生命完全斷絕。唯一一次的生命就必定被唯一一次的死亡所終結。 當人踏進死亡領域,就與活人的世界斷絕關係,永遠無法再挽回。 即使你擁有許多的錢、生了很多兒女、做過許多善事、有許多應該要繼續活下去的好藉口,但你所擁有的一切都無法挽回你的死亡。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知識聰明、財富地位、名聲功德、家人朋友等等,在死亡面前完全派不上用場。 一個有博士學位的人可能對於死亡卻一無所知,他在面對死亡時,可能比一個小學生更加無助。

12. 死亡總是無法預測

我們活在一個到處都可能發生致命意外或致命疾病的時代,我們現在還在高興快樂的計畫著下個月要去哪裡玩、明年要做什麼,然而卻是隨時就可能一命嗚呼。「死亡」什麼時候會來到,沒有人知道;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 它就像賊一般的來到,而且通常它都是在我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來到。

所以《約伯記》34:20說:「在轉眼之間,半夜之中,他們就死亡。」《帖撒羅尼迦前書》5:3說到:「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

我們除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死亡之外,我們也不知道會在「什麼情況」下遇到死亡。 有些人在醫院中遇到它、有些人在家中遇到它; 有些人在床上、有人在飛機上遇到它; 有些人在水底下、有些人在輪胎底下遇到它。

我們隨時隨地都可能會遇見死亡。就是因為死亡是無法預測的,所以我們乃是隨時活在死亡的恐懼與不安之中。有些人說他不怕死,不是因為他真的不怕,而是他不知道死亡的可怕;有可能是他從來沒有認真的去想死亡的問題、或是想了之後還是不知道死亡的可怕。

13. 死亡控制了我們

《詩篇》89:48說:「誰能常活免死、救他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呢?」《傳道書》7:2說:「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將死亡放在心上。我們的人生充滿死亡的陰影,生活中處處被死亡所影響,同時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也都會對死亡產生不同的應對。

事實上,無論我們自己是否有意識到,我們現在每天所做的事,很大的成分都是為了要去避免死亡。 例如我們去吃很多不想吃的東西,我們去做令我們不快樂的工作,這些行為最終的驅動力可能都來自死亡。 我們因為怕死或要避免死亡,所以必須去做很多事情。 另一方面,我們因為怕死,所以不敢去嘗試去做許多事,因此失去了許多寶貴的經歷,或是大大的限制了生命的可能性。 若是沒有死亡,我們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完全不同。 因此,死亡不是「未來」的事件,它不是未來才會發生,也不是只會影響我們年老的生活。死亡是「正在進行」的事件。我們每天或多或少都被死亡的陰影所籠罩;死亡控制及主導著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方式及取向。  

當然,死亡最大的影響力還是在死亡事件的本身。 即使我們認為死亡離我們個人可能很遙遠,但是我們的親人或好友的死亡卻仍深深的影響我們,甚至親人死亡的影響力比我們自己本身死亡的影響力還更厲害。 因此,我們根本無法假裝去過一種不會死的生活,即使我們不去想它,但我們早已經在冥冥之中過著一種屈服於死亡權柄之下的生活。死亡不是一瞬間的短暫事件,而是一生之久的悲哀與痛苦。

到這裡我們稍為認識到死亡的可怕。 人必然會死、也隨時隨地都會死,我們終身都活在死的威脅中,即使我們不去想它,我們仍然是活在死亡的控制之下。死亡不是偉大,但是它絕對是「大尾」的!  

到這裡我們稍為認識到死亡的可怕,知道為什麼人都會怕死。 人必然會死、也隨時隨地都會死,因此我們終身都活在死亡的威脅當中,即使我們不去想它,我們仍然是活在死亡的控制之下。死亡不是偉大,但是它絕對是「大尾 (閩南語)」的! 因為人人都怕它。 面對死亡我們乃是又怕又恨、又無奈。

 

五、其他宗教的死亡觀 

現在我們對死亡問題已經有部分了解,但是我們可以從哪裡去尋找關於死亡議題的答案呢? 我們是華人群體,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那麼儒家對於死亡問題提出的答案是什麼呢?

1. 儒家的死亡觀

《論語先進篇》記載:子路在問完「鬼神」之事後,接著再敢問「死」。孔子卻回答子路:「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對死亡問題的答案乃是:不要去想「死亡」。

很明顯的,孔子並未回答子路對死亡的疑惑。孔子只是把焦點從「死」轉移到「生」上;以「生」的哲學來迴避「死」的問題。相對於孔子,子路敢問「死」的執著態度更發人深省。

不過,孔子的是令人敬佩的,至少他沒有隨意解答。他既是一位活人,的確是無法知道「死亡」的答案。若是他胡亂解答,反而壞了他的名聲,誤了他的子弟。事實上,若是他對子路說:不是「死」的問題不重要,只是他沒有答案,那麼他更會讓人敬佩

孔子不知道死亡問題的解答,於是以四兩撥千金說出「未知生,焉知死?」然而,已知「生」,就會知「死」嗎? 不知「生」,就不能先知「死」嗎? 更重要的是,不知「死」,真的能知道如何「生」嗎?

事實上,依照實存的經驗,通常人們乃是在深透的思想「死」、了解「死」之後,才會更認真的「生」。這就是為何許多經歷大難、生過大病、及瀕臨死亡的人們,總是會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的知道如何「生」。因此,「未知生,焉知死」根本不對;更合理的情況是「若知死,必知生」。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華人一般比較忽略死亡的問題,也沒有關於死亡的答案。

2. 宗教能夠提出死亡的答案 

事實上,不論是孔子或是其他最偉大的哲學家也都不可能有關於死亡問題的答案的。因為剛才說到:活著的人,沒有死的經驗,因此沒有死亡的答案;而死去的人,雖然經驗豐富,但卻無法告訴我們答案。

那麼哪裡才有答案呢? 我們發現:在人類歷史上,只有宗教能夠提出克服死亡的方法。這並不是說,學宗教的人比學哲學或科學的人更有聰明,所以知道怎麼樣克服死亡;而是說:宗教人所信仰的「神」,祂才能幫助「人」去找到死亡問題的答案,以及克服死亡。

當驕傲的現代人藐視宗教,將宗教視為是迷信時,他們乃是在藐視這位神。以致於他們在面對死亡時,無法獲得神的幫助,只能孤單死去、永遠滅亡。

3. 佛教的輪迴觀點

在眾多宗教中,佛教對死亡問題的觀點在亞洲地區最為流行。印度教與佛教對於死亡問題的答案主要根植於「輪迴 (Transmigration) 」與「轉世 (Reincarnation) 」的信念。這個信念認為:人的生命是在永無止境的「生老病死」的循環之中。因此,人「死」之後,又會回到另一個「生」的階段。不過,由於有「業障」及「功德」的因素,所以這一生你可能是一個人,但下一生可能轉世成為一隻豬。

然而這個信念的問題在於:假如人的前世 (last life)、今世 (this life) 及來世 (next life) 三者之間,並沒有記憶、經驗、能力、身份等等任何的聯繫 (亦即,此世完全不知道前世或來世的情況) ,那麼對於那些號稱能透過「特殊方式」(例如催眠、通靈) 而能了解前世或來世的作法,可能是「枉然」。

之所以「枉然」,乃是因為:即使人們所獲得關於他們前世的訊息是真的,這些訊息對於他們此世的人生沒有實質的幫助 (有的可能僅是些微的心理安慰或是憤恨不平)。因為即使前世身為一位「公主」,也並不能改變此世是一位「工人」的身份及實際;來世將會成為公主,也不能幫助減輕此世的工作壓力及工作量。前世或來世是一位公主,而此世卻是一位工人的情況,只會讓這一位此世的工人更沮喪,且更不實際的活在虛幻的前世或來世夢幻之中。

此外,既然前世、此世、來世三者之間不相往來且毫無關係;那麼,前世、此世、來世三個生命也就成為了三個完全獨立的個別生命。亦即,前世、此世、來世三個生命,乃是三個互不相干的人,而不應理解為是同一個人或同一生命。

這意味,此世生命最終還是會死去;因為此世的生命既然完全感受不到可能將會有的轉世生命,又何能將這個完全感受不到的「他人」生命,當作自己此生的延續呢?此世生命既然最終還是會死去,而前世與來世又不能給此生任何感覺或希望;那麼,人在面對死亡時,就很難會有盼望了。明顯的,輪迴及轉世的信念,並未回答死亡問題的真正關鍵, 也很難幫助人克服面對死亡時那種必然的恐懼與絕望。

4. 其他宗教:不死的神或死去的神

還有一些宗教他們所說的神明,不是沒有死過,就是死了沒有再活過來。

那些死去的神明,連他們自己都無法克服死亡,當然無法幫助我們克服死亡解決死亡的問題。至於另一些宗教他們所信的神明,是遠永都不會死。不過,這些不死的神明,他們可能不知道我們被死亡威脅的痛苦,所以也很難幫助我們,當然他們也不會為了人類去跟死亡的勢力對抗,使我們人能從死亡的控制下被拯救出來。

5. 並非每個宗教都能給我們死亡的答案

的確,雖然只有宗教能提供人們死亡的答案,然而現在是一個宗教多元化的時代。只要多元化,就必然有好的宗教、壞的宗教、真的宗教、假的宗教。我們怎麼知道哪一個宗教信仰對於死亡的解答才是真的呢?

我們對於宗教信仰的選擇,不但是我們選擇要過怎麼樣一種人生,並且還是選擇會怎麼樣的了解死亡、面對死亡。我們可能因為做出正確的宗教選擇,而讓真神進入我們的生命中,因此不但生命被改變而蒙受祝福,並且甚至還能靠著神而克服死亡。相反的,我們也有可能因為做出錯誤的選擇,或是做出拒絕信仰的選擇,因此而拒絕了這一位真神的祝福,而選擇了死亡。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雖然我們選擇了真的宗教,但是我們卻是假的相信;以致於這位真神還是沒有進到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的生命也沒有改變。但這不是我今天要討論的議題。

另一方面,在這個多元的宗教時代中,「死亡」迫使每個宗教要對它做出解釋,也才能對信徒們有所交代。因此我們不能只是對信徒們說:「一切皆空」。不!! 死亡是真實的。 我們可以不去想它,但它隨時會找上我們,它會逼著你去承認死亡是真實的,而不是空的。死亡甚至比一切存在的事物都還真實。事實上,正是透過「死亡」,人類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幻的。

其次,我們也不能只是對信徒說:「來信我這個宗教,你就能到極樂世界」。這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請問,我們憑什麼保證有極樂世界的存在? 請問有那邊的人到這裡來宣傳嗎? 假如每一個人死後都能去極樂世界,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孤魂野鬼、及死不瞑目的人呢? 若不是所有人都能進去,那麼誰才能去呢? 判定的標準是什麼呢? 又是由誰來定這個標準、以及由誰來決定哪些人可以去呢?

有些人說:只有那些經過修鍊悟道、有智慧的人才能去極樂世界。若是這樣,我們這些愚拙的普羅大眾、我們這些沒有時間及機會去修煉的小老百姓,難道都註定要下地獄嗎? 有些人說只要捐錢做善事就能到極樂世界。若是這樣,極樂世界不就像是商人所經營的地方嗎? 若是我們錢給的多就能進去,那麼那些貧窮的、老弱病殘的、無法做善事的就都應該要下地獄去嗎? 最後,誰能保證我們死後就一定會到極樂世界? 若是我們也同樣會死,同樣是人,我們怎麼能保證另外一個人死後的情況呢?

到這裡我們發現:許多宗教都能提升人們的道德或提供精神寄託,但不是所有宗教都能真正幫助我們去克服死亡。許多宗教並沒有給予無法令人滿意的答案,或是在死亡的議題上加以迴避。

 

六、基督教死亡觀

基督教對死亡的態度及觀點是如何呢? 若是要濃縮成一句話,那麼可以是上面所看到經文《詩篇》103:4「上帝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這就是基督教的死亡觀。

當許多人及許多宗教都在迴避死亡的問題、或是忌諱去談論死亡時,基督信仰卻是不斷的在談論死。基督徒不但喜愛討論死亡,喜愛思考死亡的議題,甚至愛到一個地步而想去死。初代教會的基督徒,他們不但到處宣講基督的死,甚至還祈求上帝能快一點給他們有機會去為主而死。例如保羅在《腓立比書》1: 23就說到:「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

為這個緣故,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想死」,意思不但是要表達基督徒喜愛「思考死亡的議題」,而且還隱含著基督徒「想念死」、「想要死」的意涵。因為對基督信仰有正確認識的基督徒,不但會不怕死,甚至還會「想死」。

從這裡我們看到基督信仰和其他宗教在面對死亡的議題時有很大的差異。基督信仰積極的談論「死」,並不代表她看重「死」,而忽略「生」或忽略「生活」。恰恰相反,因為重視「死亡」,所以基督信仰才彰顯出她是「活」的信仰、「活」的宗教。因為要能真正的談論死、知道死、敢死,才有可能真正的去談論活、知道活、敢活。這是基督信仰與儒家不同的地方。儒家不談死而只談怎麼活,基督信仰卻是從死來談應該怎麼活。

事實上,基督信仰的中心主要就是在談論關於死亡的信念。甚至講述基督信仰的出發點都必須以談論死亡做開始。基督徒相信上帝已經透過聖經向人們啟示死亡問題的答案,這也就是為什麼基督信仰能提供出死亡答案的原因。那麼基督信仰是怎麼看待死亡的呢?她又是怎麼幫助人去克服死亡的呢?

基督信仰的基要真理中,主要談論到「四個死亡」:

第一:人類始祖亞當的死。

第二:我們個人的死。即使我們不相信基督信仰,但我們每個人的死都與人類史祖亞當的死息息相關。

第三:上帝兒子耶穌基督的死。《詩篇》103:4說:上帝要救贖我們的命脫離死亡。只要我們相信耶穌,耶穌的死能夠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就能克服死亡而得到永恆生命。但是若我們拒絕相信耶穌,那麼我們就與耶穌基督毫無關係,這導致我們必須死,必須自己付出死亡及一切痛苦的代價。

第四:「死亡」本身的死去。上帝應許在耶穌再來之後,在新天新地中,不再有死亡。也就是說,假如所有一切的創造物在新天新地中都有永恆的生命,那麼就意味著,在新天新地中「死亡」會被徹底的除去及消滅,也就是「死亡」本身必須死去,我們才真正有永生的確據。

基督信仰所提到的這四種死亡,以及基督教對死亡的態度及觀點,與其他宗教信仰完全不一樣,可以說沒有一個相同之處。沒有其他宗教或是最聰明的哲學家曾經這樣的談論死亡,更沒有聽過死亡會死去的這種想法。因此,誰說宗教都是相同的呢? 天離地有多麼的高,基督徒的信念與其他宗教信念之間的差距也有多麼的深。下面就要透過討論這「四個死亡」來認識基督教的死亡觀。 

 

七、人類始祖「亞當的死」及我們「每個人的死」

首先,我們要談人類的祖先亞當的死。這是因為「亞當的死」與「後來每一個人之所以都會死」這兩者之間乃是習習相關。這部份討論到「為什麼」會有死亡的問題,也就是「死」究竟從哪裡來?

1. 死不是從上帝而來,死乃是從人的罪 (sin) 而來

現代科學認為:人會死的主因是疾病或老化。許多宗教也都認為:生老病死乃是不可避免,死乃是自然的現象;既然是自然會發生的,就不用去煩惱這種無法改變的死亡事實與命運。有些基督徒可能也會質疑:死既然那麼痛苦,為什麼上帝要讓人會死呢? 為什麼上帝要將人創造成是一個會死的人呢?

然而上帝透過聖經告訴我們:人會死是「不自然」的現象,並且還是很不正常的現象。事實上,在上帝的創造計畫中人原本是不會死的。不論是因為上帝最初所創造的始祖亞當與夏娃他們原本就不會有死亡(《羅馬書》5:12-21),或是因為他們可以吃伊甸園中生命樹上的果子而不會死 (《創世記》3:22);總之,在自然的情況下,人應該是不會死的,死亡不應該出現在人的生命中的。不會死的人才是自然的,才是符合神所創造的。

但若死亡不是自然的現象,那麼這個死亡又是在那一種情況下才出現的或發生的呢? 為什麼後來亞當夏娃以及所有後來的人類都會死呢? 上帝告訴我們:死的產生,乃是因為人違背上帝,成為一位罪人後的結果。當人有罪時,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就被罪隔絕了。一旦人脫離了上帝,死亡的邪惡勢力就有權柄來掌管這個罪人的生命,陰間也有權柄來掌管這個罪人他死後的靈魂。

就如《以賽亞書》59:2說:「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 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祂掩面不聽你們。」《詩篇》73:27說:「遠離祢(上帝)的,必要死亡。」《羅馬書》 5:12說:「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6:23說到:「罪的工價乃是死」7:13說:「叫我死的乃是罪。」《約翰福音》 8:24耶穌也說到:「所以我對你們說、你們要死在罪中。」《詩篇》18:5說:「陰間的繩索纏繞我,死亡的網羅臨到我。」《詩篇》89:48說:「誰能常活免死、救他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呢?(相關經文也見《撒母耳記下》22:6、《詩篇》49:14-15)

因此,死不是從上帝而來,而是從人而來。因為人有罪,而與上帝的關係斷絕了,脫離了賜我們生命的上帝,以至於陰間及死亡的權勢就能控制我們,它們可以透過疾病、透過身體的衰老、透過車禍或意外,來奪走我們的生命。也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罪的人,我們就都被死亡的定律所挾制,所以我們就都成為必死的人(《羅馬書》7:1-14)

我們都必須為罪付出代價;就好像當我們違犯某個國家的法律,會被判刑一樣;當我們每個人有罪時,就必須為自己的罪付出痛苦以及死亡的代價。

可能有人會說:我從小到大都非常守規矩,從沒有犯過什麼罪啊! 你怎麼說我是罪人呢? 你之所以認為你不是罪人,這是因為你對「罪人」的定義乃是:「觸犯法律的人」。但是,在全知且聖潔的上帝面前,只要你曾經有虛假、說謊、自私、貪心、忌妒、驕傲、自誇、淫念、玷污身體、毀謗他人、怨恨苦毒、不正直、不孝順、沒有愛心及憐憫、虧缺了上帝榮耀、或不將上帝視為唯一的真神來遵崇祂等等;只要你曾經有任何一個以上這樣的想法或行為,那麼你就是罪人了。 (參考:《創世紀》1:26-6:12、《出埃及記》20:1-26、《以賽亞書》59:2、《羅馬書》1:21-32; 5:12-21; 6:23)

因此,判斷我們是否是一位罪人的依據不但只是依據我們外在的行為,還依據我們的內在的良心及道德方面。 所以「做了不該做的事」、「想了不該想的事」是罪,「不做該做的事」也是罪。在這樣的標準之下,我們每一個人在無所不知及聖潔的上帝面前,都是不聖潔的「罪人」。就如《詩篇》14:2-3所説:「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 上帝的沒有。他們都偏離正路,一同變為污穢;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10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上帝的榮耀。」

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必須為自己的罪付出代價,而成為了一位必死的人。 

2. 罪從哪裡來?

可是,罪又是從哪裡來呢? 上帝的創造不是都很完美嗎? 那「罪」是從哪裡產生出來的呢? 這就說到了「亞當的死」。原本上帝在創造人類始祖亞當夏娃時,乃是按照神的形象,將他們創造為聖潔無罪且能享有永恆生命的人,並且能與上帝有著直接的互動關係,能蒙上帝的眷顧與祝福。

上帝創造亞當夏娃後,將他們安置在伊甸園中。在伊甸園中有一顆樹,叫做「分別善惡樹」。上帝告訴亞當:伊甸園中各種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只有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能吃,因為你若吃了必定死(《創世記》2:16-17)

但是後來亞當夏娃受到魔鬼的引誘,而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得罪了上帝,成為一位罪人;並且還因此將罪惡帶入了這個世界。正如《羅馬書》5:12-14所說:「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

當我說:死是從罪而來,那麼罪是從亞當違背上帝命令之後開始進入世界。可能有些人會不服氣,為什麼亞當一人做錯事,但卻要使所有人都必須受牽連。不過,我們要注意,這裡並不是說:因為始祖亞當犯罪,所以我們也必須承擔「他的罪」。也不是說,罪透過遺傳的方式從亞當一直傳給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我們都成為了罪人。這段經文強調的是:在亞當第一次違背上帝的那一時刻罪進入了世界。亞當只是一個「預表」,彰顯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被撒旦或罪惡勢力所引誘,而去犯罪的這個事實。所以這段經文說「因為眾人都犯了罪」,「於是死就臨到眾人」;而不是說「因為亞當犯了罪,於是眾人都成為罪人」。你看到這個重點了嗎?

因此,罪是我們違背上帝的後果。我們每一個人在聖潔的上帝面前都是罪人,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確都有罪,我們不但有許多不好的想法、也有許多罪惡過犯;也因此我們要為自己的罪付出死亡的代價。

3. 為什麼上帝容許罪的出現?

不過這裡需要討論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上帝容許罪的出現? 全知的上帝應該會知道亞當可能會被撒旦引誘而去犯罪,為什麼上帝還讓亞當有犯罪的機會呢? 為什麼要造分別善惡的樹? 既然不要人去吃,就不應該創造那棵樹啊? 既然創造了,為什麼又不讓人吃啊? 也就是說,假如上帝不造那棵樹不就沒事了,這樣亞當就沒有犯罪的機會,罪可能就不會進入世界,我們可能就不用死了啊?

甚至為什麼上帝不乾脆創造「不會犯罪的人」,或是不讓魔鬼有機會去引誘人犯罪的機會,這樣世界一片祥和,人都不會死,這不是更完美嗎? 可能有些人還曾經想過:若是由他來創造世界,可能會比上帝的創造更加美好。

的確,上帝是可以造一個沒有分別善惡樹的伊甸園,或是創造不會犯罪的人。但是假如上帝讓我們只有服從上帝的能力,而毫無犯罪的可能,那麼這樣的人只能算是「機器人」,而不能算是「人」。甚至若是我們沒有犯錯的自由,那麼我們就比機器或電腦都還不如,因為電腦已經從DOS經過95982000XP發展到現在的VISTAWindows 7都仍然不斷的犯錯;若是上帝強迫讓我們都不會犯錯,或是我們一犯錯就把我們delete或是update,那這樣我們不是比一台電腦都還不如嗎? 可見,正是因為上帝給我們有犯錯的機會及自由,我們才真正的能被稱為是尊貴的「人」,才是真正完美的人。

那麼怎麼樣才知道亞當有真正的自由,什麼才是他可以自由犯錯的確據呢? 那顆分別善惡樹正是亞當有自由、以及可以違背上帝的確據。因為所謂有「自由」,就是必須要在環境中提供一個讓人能夠有選擇的機會。若是人只能遵守上帝命令,而沒有違背上帝命令的機會,那麼就表示沒有選擇,那麼也意味著人沒有自由。只有當人可以選擇吃或不吃,選擇遵守或違背上帝的命令時,才算是有真正的自由。

法國革命時,人民高喊:「無自由,吾寧死!」,意思是說:若是我沒有自由,那麼我寧可去死。可見自由重要到一個地步,它甚至比人的性命更寶貴。 創造人的上帝,當然也知道自由對人的可貴;因此,祂當然給人有自由。上帝不是創造一個完全只能接受其愛,聽從其命令的「機器人」,若是這樣,人就很可悲了,伊甸園就是很可怕的地方了! 上帝乃是創造一個擁有自由意識可做選擇的「人」。就好像上帝也沒有強迫還不是基督徒的人一定要相信祂,而是讓他們能自由選擇是否要接受上帝的愛與祝福。

因此,伊甸園中有不能吃的果子,以及人後來會犯罪違背上帝的命令,就證明了上帝的確給人自由。雖然在這個自由中,人可能會為做出錯誤的選擇而付出死亡的代價,但是上帝仍願意冒險的去給人選擇的自由,因為上帝知道:在選擇中,我們才有真自由;在自由中,我們的生命才是完美、完整與寶貴的。並且當我們自由中,願意選擇順服上帝,那這樣的順服就遠遠勝過那在強迫下所不得以做出的順從。這樣從內心發出願意做出討上帝喜悅的選擇,才能真正討上帝的喜悅。

4. 上帝在冒險

然而,另一方面,在上帝給我們人有自由去選擇是否去犯罪的這個事實中,我們也更加的認識了這位上帝是怎麼樣的上帝。

當上帝在伊甸園造那顆分別善惡的樹,當上帝給亞當有自由可以選擇順服上帝或是選擇犯罪的時候,上帝正在冒險。上帝要冒著祂的命令被人藐視,祂的威嚴被人踐踏的危險。  當亞當選擇違背上帝,使罪惡進入這個世界時,上帝更是這個罪惡事件的受害者;因為上帝被人藐視,並且祂的美好創造也開始被人的罪所玷污。甚至上帝還開始背負起許多關於這個世界會如此不完美的責任與低批評。當人選擇犯罪時,上帝及祂所創造的世界也跟著遭殃。

其實,當上帝在伊甸園造那顆分別善惡的樹,當祂給人類自由是否順服祂時,上帝就早已知道祂自己可能要付出的嚴重代價,包括必須要犧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上帝都知道,然而上帝仍然願意冒險。伊甸園中的「分別善惡樹」正是上帝在冒險的記號。

然而,上帝愛我們愛到一個地步,祂願意在愛中犧牲自己;即使當我們否認上帝的存在、拒絕祂、羞辱祂、犯罪違背祂時,祂仍然不願意剝奪我們的自由,祂仍然默默的在那裡接受羞辱。上帝在冒險中受苦,祂也在受苦中繼續愛我們,並在愛中繼續冒險。事實上,祂正在繼續經歷著被人們拒絕、藐視、及羞辱。然而,上帝願意冒險,祂願意繼續的在那裡等候我們悔改,等待著我們歸向祂,接受祂的愛。

從亙古到永遠上帝的愛沒有改變。正是在人犯罪的時候,我們看見了上帝那無比的大愛。正是在這裡我們才真正理解為何《詩篇》103:8-10會說到:「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祂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

面對上帝這樣愛我們,願意為我們而犧牲自己的上帝,我們怎麼還能拒絕祂的愛及祝福,拒絕順服祂的旨意呢?

5. 上帝所賜的自由與剝奪自由的人

另外,我們也從上帝賜給我們自由可以選擇的這個事實中,我們還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就是:即使當上帝知道人們可能會選擇拒絕祂、違背祂時,上帝仍然給我們自由,並且尊重我們選擇。就是在上帝是這樣的尊重、並看重人的自由中,我們看到了人的自由的基礎,以及人自由裡面的最高尊嚴與價值。

也就是說,人的自由乃是上帝所賜,是上帝所賦予的。假如上帝是這樣的看重人的自由,並且當人濫用這個自由去選擇拒絕祂、違背祂時,上帝都沒有剝奪我們的自由,那麼做為一個人的我們,豈能去剝奪另一個人的自由、以及不讓他們有在自由中選擇的機會呢? 特別是,假如上帝都在宗教上給我們自由,去選擇相信祂或是拒絕祂,那麼我們豈敢剝奪其他人在宗教上的自由呢?

這就是「人權」的最高基礎。自由是上帝所賜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我們自由的基礎乃來自於上帝,而不是來自於政府或法律。政府或法律只是規範我們不會濫用自由,而並不是賦予我們自由。我們本來就應該有自由,因為上帝已經賜給我們。

因此,任何人,不論是一個官員、一個集團、一個政府,只要他用不公義的手段、用違反上帝的方式去剝奪其他人自由,這樣的人他們拿走的不但是屬於別人的東西,更是屬於上帝的東西。這樣的人他們挑戰的不是個人,而是挑戰上帝。當我們剝奪其他人的自由時,我們乃是在向上帝宣戰,並且是極端的藐視上帝。

你現在意識到這些人的大膽了嗎? 然而,這些人雖然這樣的踐踏羞辱上帝,但是上帝仍然給他們自由、仍然繼續容忍他們。上帝的愛正是在這些可惡的罪人身上顯為大。上帝仍然願意等候他們悔改,等待著他們歸向祂,接受祂的愛。

總結的來說,死亡不是自然的現象,也不是來自上帝的創造,而是來自於人的罪。因為人有罪而必須付出死的代價。死是罪的後果,罪是死的成因。所以要解決「死」的問題,必須要先解決「罪」的問題。

這也就是為什麼基督徒總是開口閉口就說別人是「罪人」,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會意識到自己是一位會死的人,但很少人感覺到自己是一位罪人,更少人會知道他們之所以會死,是與他們的罪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必須先意識到自己在上帝面前是一位罪人,然後才能朝這個方向尋找到死亡問題的答案。

 

八、耶穌基督的死

基督信仰的最核心就是在談論著「耶穌的死亡」。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2:1-2說:「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 神的奧祕。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基督信仰主要就是在述說:為什麼耶穌基督這個人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會與我們所有人的死亡有關係? 而這個信仰的中心信念簡單的說,就是:因為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替我們的罪付出死亡的代價,所以凡信靠祂的人都可以罪得赦免、出死入生,獲得上帝在基督裡所賜的永恆生命。接下來的內容就是要解釋這個死亡的真理。

1. 基督代替人的罪付出死亡的代價

人因為違背上帝,成為一位必死的罪人。雖然有許多人根本不在乎他們會死,他們也不想去尋找能夠解決死亡問題的答案;但是這位上帝既然愛我們,所以祂願意主動來解決我們會死的這個問題。

既然死亡的問題來自於人的罪,是我們的罪使我們與上帝隔絕了,是我們的罪讓陰間及死亡權勢可以控制我們,使我們而成為了一位必死的人;因此要解決死亡的問題,就必須要先解決罪的問題。當我們沒有罪的時候,就能與上帝和好,就不必受到死亡權勢的控制,就不需要為罪付出死亡的代價。

而上帝解決人有罪的方法就是:祂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讓耶穌成為我們的代罪羔羊,去代替我們付出罪的代價,也就是死亡的代價,並且是死在最痛苦的十字架上;使我們的罪能夠因為耶穌的犧牲而被上帝所赦免。因此凡是願意信靠耶穌的人,我們的罪就能被赦免,而成為一位無罪的人,能與上帝和好,並且成為上帝的兒女;從此我們的生命乃是在上帝手裡,而不是在陰間或死亡的權勢裡;我們在基督裡不但可以不死,還能得著永恆的生命。

《羅馬書》7:24-25說:「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約翰福音》3:16記載:「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5:24-25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約翰福音》11:26耶穌說:「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羅馬書》5:21說:「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羅馬書》6:23說:「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 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現在只要我們願意信靠耶穌,我們的罪就能被上帝赦免,我們就能與神合好,使我們能透過祂的死,而克服死亡的勢力。因此,上帝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目的正是要解決人會有死亡得問題。耶穌的死正是作為替我們對抗死亡的事件。照道理說,死亡就是死者與任何一切關係的完全斷絕。我們的死跟別人毫無關係,別人幫不了我們,我們也幫不了別人。但是耶穌基督卻不一樣,祂是上帝的兒子,祂是神,所以祂有能力可以介入我們的死。

然而,耶穌不是用神蹟大能來拯救我們脫離死亡,乃是用犧牲祂自己生命來拯救我們。假如連耶穌都願意為我們的罪而犧牲自己生命,上帝怎麼會不赦免我們的罪呢假如耶穌都這麼看重我們,願意用祂的「死」來換取我們的「生」,上帝怎麼會不看重我們呢假如連耶穌愛我們到一個地步,願意為我們而受苦受死,上帝怎麼會不愛我們、不與我們和好呢?   

《以弗所書》2:13-16說:「你們從前遠離 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 神和好了。」

《歌羅西書》1:20-22也說:「既然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祂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你們從前與 神隔絕,因著惡行,心裡與祂為敵。但如今祂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

因此,雖然所有的死意味著一切關係的完全斷絕,但是耶穌的死恰恰是使得所有死的關係都重新恢復了生機,甚至連我們與上帝之間斷絕的關係都可以被恢復。這就是十字架的大能。所以,《哥林多後書》5:17描述我們基督徒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恩讓我們都不再被死亡所控制,使我們與上帝和好,成為上帝的兒女,有一個嶄新及盼望的新生命。

不過,雖然上帝已經提供給我們解決死亡問題的答案及辦法,但是祂並沒有強迫我們去接受。若是我們拒絕上帝所提供的方法,我們仍然必須無助的面對死亡,並且只有死路一條。就好像,醫生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到醫院去接受他所提供的治療,我們的疾病就會得到痊癒;然而若是我們不願意接受這個治療,那麼我們的疾病仍然無法得到痊癒。

因此,當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之後,神那邊的工作都已經完成了,現在就是人這邊的回應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去信耶穌,透過信靠耶穌去接受神所賜的這個拯救我們脫離罪惡及死亡的恩典。其他什麼都不用做,因為上帝已經在基督裡都替我們完成了一切,而耶穌也已經在十字架上付出了一切,祂代替我們的罪付出死亡的代價。

2. 救恩雖是我們白白得到,卻是上帝及耶穌付出極重代價所成就的

不過我們要知道:雖然我們只要相信耶穌,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就能「不勞而獲」的白白得到基督的救恩,但是這不是意味著這個恩典是廉價的;恰恰相反,這個恩典乃是上帝及耶穌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而使我們能夠白白的得到的。上帝付出了祂的獨生愛子,耶穌付出了祂的寶貴生命;並且上帝及耶穌都經歷到極大的 痛苦,我們才得到了拯救我們脫離罪惡及死亡的恩典。

(1) 耶穌在肉體上的受苦

毫無疑問的,耶穌為了使我們得救,而經歷到許多極大的痛苦,最後也在痛苦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基督的受難不是從羅馬兵丁逮捕、鞭打祂才開始的,耶穌從一出生的那一時刻就開始在卑賤的環境中受苦。馬槽不但是謙卑的記號,也是受苦的記號。耶穌開始宣講福音時,祂沒有固定的居所,也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8:20、《路加福音》9:58)

祂被釘十字架前,乃是先遭受到嚴重鞭打。當時鞭打耶穌所用的刑具是上面有鐵鉤的鞭子。鞭子抽下去的時候,鐵鉤會連皮帶肉的從人身上扯下來。一鞭下去,抽起來時,鞭子上都是皮塊肉塊。血是噴出來的,不是流出來的,因為連血管都會被鞭子鉤出來。

耶穌受完鞭刑之後,不久就被釘十字架。在執行釘十架的刑罰時,執刑者為了不讓罪犯的手亂掙扎,他會非常用力的讓鐵釘在一瞬間穿過手而牢牢的釘在木頭上。也是在一瞬間耶穌經歷到皮肉被撕裂,手骨被敲碎的劇烈疼痛。當耶穌還在承受這個疼痛時,很快的,另外一隻手的劇痛便跟著發生。腳部被釘時,痛苦比手更加劇烈,因為腳步的肉及骨頭都更大,執刑者會用更大的力氣將鐵釘穿過腳而將釘子釘進木頭。

最後,更厲害的是,要把木頭從地上拉起來,將十字架豎立起來。這時耶穌整個身體的重量都是由被撕裂的手腳肌肉與被敲碎骨頭來承受。通常到著裡,受刑人都差不多會痛到昏死過去。但是由於身體被極度扭曲,導致呼吸不能順暢,在缺氧的情況下,為了要得到適度的呼吸,身體又會很快的從昏死狀態中驚醒過來。一醒過來,耶穌又會立刻感受到雙手雙腳所傳來的劇痛,但同時卻還要想辦法挺起身體去吸到一口氣。可是只要身體一有點換晃動,雙手雙腳的疼痛便更加劇烈。就是在這種昏死與劇痛的循環中,被釘十字架的罪犯嚐到了人類所能承受與經歷的最大痛苦。

十字架刑罰是為了對付罪大惡極的犯人所設計的,所以它的目的不是要讓犯人很快的死去,而是要讓犯人在最痛苦的情況下,以最慢的速度死去。因此鐵釘會避開耶穌的動脈血管,使得血流出的很慢而不會這麼快死去,這樣才能讓祂受盡苦痛的折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大約有六小時(《馬可福音15:25-37)。祂是無罪的,然而耶穌卻為了我們,在十字架上受盡了人世間最大的羞辱、折磨與痛苦。

此外,鞭刑是羅馬帝國在死刑之外最重的刑罰,而釘十字架又是死刑中最痛苦的刑罰。這兩種刑罰都是用來對付罪大惡極的犯人。耶穌雖然沒有任何的罪惡過犯,卻同時遭受這兩樣最重的刑罰。我們很難知道為什麼耶穌已經被宣判釘十字的刑罰,但是卻在執行死刑前還要讓他受到鞭刑,一個沒有犯任何罪的人,卻承受兩種最重的刑罰,這非常非常的不合理。

 

然而,耶穌為了我們,祂願意在那裡默默的承受刑罰與痛苦,並沒有反抗、也沒有為自己辯護。正如《以賽亞書》53:4-8所說:「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

(2) 耶穌在心靈上的受苦

除了在肉體上受苦外,耶穌也為了我們在心靈上承受極大的痛苦。當上帝在萬世之前預定要差遣祂的愛子耶穌到世上,耶穌就開始預備自己成為我們的代罪羔羊。耶穌還在馬利亞懷裡的時候,就被指責是未婚懷孕的私生野種。當祂在替人治病趕鬼的時候,被人指責是靠著魔鬼的勢力在行神蹟。和祂朝夕相處的門徒出賣祂。祂在被捕的時候,所有門徒都逃跑、甚至有人不認祂。

耶穌在替我們受死的時候,乃是在眾人面前,赤身露體的被羞辱、被釘十字架。在當時的羅馬帝國,只有最可惡、最下流、最嚴重的罪犯才會被處以釘十字架的刑罰,所以耶穌作為一位受十字架刑罰的罪犯,他不但會被羅馬兵丁打耳光、吐口水,就連觀看的民眾也可以向他丟石頭、吐口水。請問,你沒有犯罪或是做任何的錯事,但卻有二、三十個你不認識的人往你臉上吐口水,這時你心理會有什麼感受? 通常我們都會想到耶穌在釘十字架過程中身體上受到極大的痛苦,但我們常常忽略耶穌在受難過程中,他的心靈其實也受到極大的痛苦。

最令耶穌痛苦的是,當祂的肉身在十字架上經歷到極大的劇痛時,祂的父神竟然離棄他。《馬太福音》27:46 及《馬可福音》15:34記載,耶穌在十字架上大聲喊叫:「我的神! 我的神! 為甚麼離棄我?」耶穌可以在鞭刑及十字架刑罰的劇烈疼痛下,毫不吭聲、沒有怨言的默默承受。但是,當祂經歷到被父神遺棄時,這樣的痛苦對祂來說比鞭刑及十字架還更難以忍受,於是祂大聲喊叫出來。耶穌那時心靈上的痛苦可以想見,是大大超過肉體的痛苦。

雖然福音書總是告訴我們:聖父愛聖子並且喜悅祂,聖子與父神總是合而為一、總是不分不離 (《馬太福音》3:17 、《約翰福音》17:11-26);然而,當耶穌在最痛苦、最需要父親幫助的時刻,卻遭遇到父親的遺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連一位地上父親當他看著正在死去的小孩,即使他無法做什麼,至少也都會陪伴著、安慰著將要死去的小孩。但是這位慈愛且全能的上帝,怎麼會在那一個關鍵時刻,拋棄祂的獨生愛子呢?

這一切還是都因為我們的緣故。當耶穌在十字架上,一人承擔著世人的眾罪孽,在那一時刻原本聖潔的神子耶穌,卻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為罪大惡極的罪人;在那一時刻連慈愛的天父上帝也必須向祂轉臉。此外,全能的上帝在那一個關鍵時刻也不能干預這個神聖的救贖計畫;因為必須要由耶穌親自承擔我們世人的罪,代替我們受鞭打、在十字架上受苦受死,這個救贖世人脫離罪惡與神和好的計畫才能成全。若是上帝或耶穌自己用了任何神蹟去減輕受苦的程度,那麼耶穌就沒有完全的代替我們在受罪,那麼救贖的工作就是不完全的。可見,耶穌為了救我們的緣故,乃是真實的在身體及心靈上付出極大的犧牲、經歷極大的受苦,這可能就是耶穌之所以必須要同時承受鞭打及十字架兩個最重的刑罰之原因。

為了使我們能夠脫離罪惡及死亡,並能與上帝和好,耶穌不但要承受身體上被鞭打及釘十字架的痛苦,在心靈上祂還要承受被人被神遺棄的痛苦。耶穌早已知道祂所要承受的巨大痛苦,所以祂在課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非常的憂傷,曾經三次呼求上帝讓他可以不要受這樣的痛苦。並且耶穌是聖潔無罪,根本不須受死的。然而,祂愛我們,祂為了我們,祂甘願受苦,使上帝的旨意能得到成全(《馬太福音》26:16-46),祂甘願代替我們受死,即使是死在最羞辱、最痛苦的十字架上。

(3) 上帝的受苦

然而,當耶穌在那裡喊叫父神時,上帝不是逃到另一個世界去享受一下清靜,讓耶穌一個人自己在十字架上受苦,然後過三天再回來耶路撒冷讓耶穌從死裡復活。不是的,當聖子在受苦時,全知的父神乃是更加的受苦。在座中有兒女的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當你兒女的手被刀割傷時,你的心就如同被刀割到那樣的難受。父母所經歷的苦其實是比兒女所經歷的刀傷之苦還要更加的痛苦;父母寧可那一刀是割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兒女的手上。所以在《撒母耳記下》18:33,大衛會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

當耶穌在為我們在受鞭打及在十字架上受死時,作父母的你可以想見上帝父神祂所經歷的痛苦。耶穌的身體在流血時,上帝的心也在淌血。當全能的上帝眼睜睜的看著獨生愛子在那裡受苦受死,自己雖有能力卻無法干預,你可以想像:聖父在那一時刻心理有多麼的煎熬與痛苦。

我相信當耶穌在那裡大聲喊叫「父神祢為何離棄我」時,在那一刻,不但聖子心碎了,聖父也心碎了。當耶穌在那裡經歷到被父神遺棄的痛苦時,上帝也經歷到被迫與愛子分離的痛苦。就在十字架的那一時刻,聖父與聖子彼此都經歷到從亙古到永遠以來最痛苦的時刻。

因此,上帝不是逃到另外一個地方,而是與耶穌一同在那裡經歷被釘十字架的痛苦。做父母的能體會:上帝在那時所承受的痛苦可能比聖子還更加倍,並且祂在受苦之中不能喊叫,也不能干預,只能無能為力的在那裡默默承受兒子對祂的控訴。

在對自己獨生子的愛與對我們世人的愛之間,上帝做了選擇;祂選擇愛我們,而讓自己的獨生愛子釘在十字架上。為了我們,上帝甘願捨棄自己的大能,並且使自己成為一位無能的父親。

3. 上帝及耶穌在十字架的受苦成為我們得救的確據

我們要知道: 至高尊貴的聖父與聖潔榮耀的聖子是不必要經歷這樣的苦;聖父沒有做錯,聖子也沒有犯罪。然而,耶穌愛我們愛,為了使我們能得救,祂甘願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承受人世間最大的羞辱與痛苦。上帝愛我們愛,為了使我們能出死入生,祂甘願放棄祂的大能,無能為力的在那裡看著自己的愛子受苦受難,祂願意在自己兒子面前成為一位軟弱無用的父親,並承受一般父親都不會經歷的巨大痛苦。

從這裡我們稍稍的體會到:聖子對我們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聖父對我們是何等的有憐憫、有恩典、且有豐盛的慈愛。神對我們的愛是超過人所能測度的 (《以弗所書》3:18-19、《詩篇》103:8)

因此,我們的得救確據,不是來自於上帝的大能或耶穌的神蹟,而是來自於上帝及耶穌在十字架的受苦。所以,保羅說:「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加拉太書》6:14)。」 也說:關於神的奧秘,我們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哥林多前書》2:1-2)。」十字架乃是上帝及耶穌受苦的記號,也是我們得救的記號。也正是在上帝及耶穌在十字架的受苦中,我們知道我們已經是屬於上帝的兒女,並且在基督裡已經出死入生、得著永恆的生命。

4. 上帝與基督的愛使我們能白白的得到救恩

《詩篇》103:4說「上帝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而上帝乃是透過祂的愛子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使我們能出死入生。十字架就是拯救我們脫離死亡,並彰顯出基督愛我們的記號。也因此,基督信仰的記號不是聖誕節的馬槽,也不是復活節的空墳墓,而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而這個十字架的信念也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因此沒有傳講基督十架的信息,可以說就沒有談到基督信仰。

你願意相信這個十字架的真理嗎?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原本是尊貴榮耀的神,但祂因為愛我們,所以願意用祂自己的死,來讓我們可以不死。這樣的愛只有真正的神才可能會給予;要成就這樣犧牲及拯救的行動,也只有真正的神才能做成。神對我們這樣的大愛,我們怎能拒絕呢? 我們只要信靠耶穌,就能與上帝和好,我們便能克服死亡,並且能成為神的兒女得著上帝的祝福以及永生,這樣的福音我們怎能拒絕呢?

若我們拒絕接受上帝透過耶穌要給我們的拯救及祝福時,那麼耶穌基督的死就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了。這意味著:不信靠耶穌的人,陰間及死亡就能掌控著他們的生命,他們也必須為自己的罪付出死亡及痛苦的代價。就如《約翰福音》3:36所說:「父愛子,已將萬有交在祂手裡。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或許有人會懷疑說:天底下哪有這種「不勞而獲」的事,不用做善事、不用捐錢、不用吃健康食品,就可以得到永生及祝福? 你看,人和人之間呼互相欺騙久了,都不再相信會有「不勞而獲」的事。 所以現在反而是「勞而不獲」的欺騙手法比較廣泛的被許多受騙人所喜愛,傳統中那種經典的「不勞而獲」之詐騙手法已經很難騙得到人。的確,現在的智慧型詐騙者都是讓你心甘情願的給出許多錢,之後才發現自己被騙。相反的,傳統的那些經典的中大獎詐騙手法,一般高級的知識騙子已經不屑使用;因為他們知道「不勞而獲」已經讓人厭惡,新的潮流乃是「勞而不獲」。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新聞還是常常的在報導: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繼續相信「沒有買彩券,卻能中大獎」的這種事。我相信:那些仍然還會被中大獎的方式所欺騙的人,他們都是擁有了一般人所沒有的信心;在一般人都已經無法相信的地方,他們仍然堅持相信;他們這樣的信心是大的,也是令人驚訝的。他們的信心證明了我們人的信心是可以有多麼的大。若是你曾經被這種中大獎的手法騙過,希望這樣的解釋能給你一些安慰;因為你在想不到的地方做出了貢獻,除此之外,你也對於騙子他們一家人的需要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當你發現被騙的時候,不要從你所失去的方向去想,而是朝著你所貢獻的這部分去想,這會幫助你盡快的走出黑暗、進入光明。

的確,現代人寧可接受「勞而不獲」,而絕不相信「不勞而獲」。因此他們不接受信耶穌就能得永生的這種「不勞而獲」的事,他們認為:人一定要經過辛苦的做善事及修練才可能獲得上帝的祝福。他們怎麼樣也要做一點付出、受一點苦,心理才會踏實。然而,這種有「功」才有「得」的信念,想用自己「功德」來賺取上帝「報答」的信念,結果就是「勞而不獲」,因為這不是上帝所提供的方法。就好像我們想用自己的方法,而拒絕接受醫生的治療方式,這樣的結果只會使我們的疾病更加嚴重。

在人的社會中,妳可以不在相信會有不勞而獲的事;但是在神的應許中,你可以放心的去相信。因為上帝是信實的,祂不會欺騙我們。如《雅各書 1:17》所說:「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上帝的信實與慈愛,永不改變。

並且,一位真正愛我們的上帝,祂不會訂立許多嚴格條件,或是設立很高的門檻來阻止人接受祂的祝福;相反的,祂會透過很簡單的方法,讓人很容易就能得到祂的祝福! 而這個方法就是「相信耶穌」。基督徒所謂信耶穌,特別指的就接受並信靠上帝透過耶穌在十字架的拯救恩典。這就是上帝透過耶穌拯救我們脫離罪惡轄制、脫離死亡的方法。

雖然這個信念看似非常簡單,但許多人仍然寧願相信自己、不願相信耶穌。另一方面有許多人雖然表面上相信,卻不是全心全力的相信,這樣也無法蒙神祝福。盼望每一個都能早日在耶穌基督裡真正的與神合好,得著永生及祝福。

 

九、在基督裡的永生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一個棘手的問題。不信耶穌的人可能會這樣質問:你們基督徒到處跟人家說:「信耶穌、得永生」,但是為什麼妳們私底下都在那裡偷偷的買棺材? 每位基督徒死後也都躺在棺材裡,這樣你怎麼能說上帝救我們脫離死亡呢? 假如信耶穌有永生,為什麼基督徒還要去買棺材呢? 這個問題可能會問倒許多基督徒。聖經到底有沒有騙我們? 我們到底有沒有在騙別人? 我們信主這麼多年,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我們在面對死亡時,是否會恐懼,靠的就是對這個問題的瞭解。這也是基督教死亡觀的一個重點。下面我們要討論到「永生」的議題。

「在基督裡沒有死亡的永恆生命」是什麼意思呢? 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聖經告訴我們:人的整全生命主要包含著靈魂與身體這兩個部份。永遠的生命是指:人的靈魂與身體都不會滅亡,而能永遠活著。首先,我們要討論「靈魂的永生」。

1. 基督徒肉體死後,靈魂到主那裡去 

許多現代人不相信靈魂的存在,所以當他們說「某某人死了」的時候,他們不但是說:那個人的身體已經死了,而且還意味著那個人永遠的滅亡、永遠的消失了。因為假如人只有身體,那麼當身體死了時,人就什麼都沒有了。現代人說到死亡時,是不考慮靈魂的部份的。

然而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的人,包括許多偉大的哲學家、醫生、科學家都相信人有靈魂。許多當代科學家甚至已經用科學實驗證明了人類靈魂的存在。上帝也透過聖經告訴我們,靈魂不但存在,而且她的重要性並沒有比肉體還低。例如,《雅各書》2:26說:「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

包括許多的不是基督徒的哲學家和科學家都相信人不但有靈魂,而且靈魂是不死的;人的身體死後,靈魂仍然會繼續活著。那麼人死後,靈魂會去哪裡呢?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應許凡信靠耶穌的人,在他們死後,主耶穌要把他們接到天上,與主同在。所以當我們死後,雖然我們的肉體雖然是躺在棺材裡,但是我們的靈魂會被接到主那裡去。

《約翰福音》14:1-3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 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路加福音》23:43說到:有兩位罪犯和耶穌同一天被釘十字架,有一位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並求主耶穌紀念他。耶穌對這位信靠他的罪犯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可見信靠耶穌的這位罪犯,在死在十字架上的那天,他的靈魂就會被接到天堂,到主那裡享受福樂。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1-8也說到:「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 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 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從這裡我們也看到,信靠耶穌的人在死後,不是就滅亡了,也不是被關在棺材裡,而是他們靈魂會被接到主那裡去,與主同住,享受福樂。因此對基督徒來說,死亡不是滅亡,不是終結,而是要去見那位我們所愛、而他也愛我們的主,與他同在享受福樂。

所以,保羅在《腓立比書》1: 23才會說到:「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聖經用「好得無比」來描述基督徒死後與主同在的情況。那是一種我們完全無法想像到的最完美狀況。由於我們都是住在不完美世界中的不完美的人,因此,我們所想到的完美情況,也都是不完美的。任何的描述或比喻都會貶低在永恆中那種與主同在那好得無比的完美情況。

2. 不信的人死後靈魂會到陰間

但是上帝也透過聖經告訴我們:只有那些信靠耶穌的人死後他們的靈魂會被主接到天上,到主耶穌那裡,因為主已經為信靠祂的人預備地方。至於不信耶穌的人,當他們的身體死亡時,他們的靈魂則會到陰間去受苦,因為陰間的勢力掌控著他們的生命。

《路加福音》16:19-31耶穌說到一個故事:有一個有錢人天天奢侈的過生活,卻不肯憐憫他家門口一位叫拉撒路的乞丐。這個有錢人死後靈魂到陰間去受苦,而那個乞丐拉撒路死後卻到天上與亞伯拉罕一起享受福樂。於是那個有錢人在陰間懇求亞伯拉罕打發拉撒路到陰間施捨一點水給他喝,但亞伯拉罕對他說:天上與陰間這兩邊是無法來往的,所以他無法幫上忙。於是有錢人接著說:既然這樣,請你打發拉撒路到我家,去向我的五個還沒死的兄弟做見證,讓他們有機會能悔改,免得死後和我一樣到陰間受苦。亞伯拉罕回答他說:但是聖經已經很清楚的告訴你的兄弟他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在死後不會到陰間受苦。 有錢人接著回答說: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一定會悔改的。最後亞伯拉罕對他回答說:若他們不肯聽聖經裡面的話,即使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他們也是不會聽勸告的。

從這裡我們知道:沒有悔改信耶穌的人,死後他的靈魂會到陰間去受苦。相反的,信靠神的人,他的靈魂必要天上享受福樂。所以,《詩篇》16:10和《使徒行傳》2:27同時應許:「因祢(上帝)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祢的聖者見朽壞。」《詩篇》49:15說:「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因祂必收納我。」  

3. 基督徒肉體的永生

可能有些人會說:即使基督徒死後他們的靈魂會到天上那裡去;但是既然他們的肉體還是跟其他不信的人一樣的死了,這樣你怎麼能說信耶穌能得永生呢? 此外,聖經裡不是宣稱:基督徒不是「死了」,而是「睡了」。可是所有死去的基督徒不是都躺在棺材裡面,從來都沒有醒過來,你怎麼能說:他們不是「死了」,而是「睡了」呢? 接下來我們就要討論「肉體的永生」。

的確,聖經不是稱基督徒是「死了」,而是「睡了」。這是基督信仰一個很特別的思想。例如《哥林多前書》15:3-6說到:「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

可是,不可否認的,那些與主最親近的門徒都死了,並且都經化成灰了,沒有一個活到現在,更別說能活到永恆。這樣我們怎麼還可以硬說他們是「睡了」呢? 許多基督徒都變成灰了,這樣要怎麼睡呢? 怎麼還可能會醒的過來呢?

不過,雖然表面上基督徒是像一般人那樣的死了,然而,真實上他們真的是「睡」了,而非「死」了。 《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7說到:「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上帝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哥林多前書》15: 50-54說到:「血肉之體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在前面我們曾經說到:當基督徒的肉體死後,我們的靈魂也會到主那裡去,享受福樂。而上面這兩段經文則告訴我們:當主耶穌再來時,主會讓我們在棺材裡的身體復活,並將我們在天上的靈魂重新帶回到我們的身體,並且那時這個復活的身體將會是一個不會再朽壞、不再有病痛及死亡的身體。在那之後,我們就會進到新天新地中,與主同在,享受那永恆的福樂,這是《啟示錄》21:1-5那裡說到的上帝之應許。

就是這幾段關鍵的經文解釋了為什麼基督徒有永生的生命,而沒有死亡;以及為什麼基督徒是「睡了」,而非「死了」。

詳細的說,情況是這樣的:當基督徒死後,我們的靈魂到主那裡享受福樂的這段時間中,我們是完全感覺不到「我們在墳墓裡的那個身體」正處於死亡的狀態;這是因為在那段時間中我們唯一有感覺的靈魂部分,那時正在天上享受福樂,所以我們當然感受不到「身體死亡的發生與存在」。

接著,等到主耶穌再來時,我們死去的身體在那一時刻就會復活;然後我們的靈魂就會回到那個復活的身體內。在這段時間中,當到我們的身體又重新運作、重新有感覺時,我們感覺到的卻已經是一個非常強健且永遠不會再死亡的身體,是個會與主永遠同在的身體。

從這裡我們看到:我們基督徒在整段死亡過程中,我們的靈魂及身體根本就沒有感受到死亡的發生。正因為如此,基督徒可以宣稱說:我們不會經歷到死亡。

所以,從「靈魂的角度」來說,基督徒的靈魂的確都沒有經歷過死亡。從身體死前、到死後,最後到復活,靈魂都一直在活動,一直有感覺。在這個意義之下,我們完全可以說:「基督徒有永生」,沒有問題。

而從「身體的角度」來說,基督徒的身體表面上是死了、是躺在棺材裡,但實際上的確是「睡了」。關鍵在於:若是躺在棺材的那一位基督徒還會醒來,那麼就不能稱他為「死了」;因為死了意味著滅亡,是不會再甦醒過來的。相同的,即使一位基督徒化成了灰,但只要他還會完整無缺的再醒過來,那麼也應該算是「睡了」,而不是「死了」。

事實上,單是從「生理學」的感官層面來說,由於基督徒的身體本身根本沒有感覺過死亡,而是感覺到一段長時間的睡眠。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更明白了。 比如說,有一天我死了,家人把我放到棺材裡;那個棺材是我死前自己親自到棺材店仔細挑選、並且在那裡試躺之後,覺得非常滿意所以就先買在家裡放著的那口棺材。有的時候,一些從遠方來的朋友,他們在我家過夜時,因為我家沒有多餘的床,所以朋友們也都不嫌棄的睡在那個棺材裡面。天氣比較冷的時候,我害怕他們睡在裡面會著涼,所以還會幫他們把棺材蓋給蓋上。

! 請問:當我死了之後,我躺在棺材裡面的那個身體還能夠感覺到那口棺材非常舒適、或是感覺到棺材裡面很冷嗎? 假如不能,那麼請問我還會知道我自己的肉體正在腐爛和發臭嗎? 我根本不知道。

! 接著,當主耶穌再來時,那個在棺材已經腐爛的身體將會從死裡復活,然後轉變成一個永遠不朽壞的身體;在那一個時刻,當我的身體重新開始有感覺了,我感覺到的卻已經是一個非常健壯的身體。

也就是說,我的身體在從「死亡開始發生」的那一刻,一直到「復活之前」的這一段躺在棺材中的時期,我是身體根本沒有知覺的,也因此根本就感覺不到死亡。等我的身體從死裡復活時,開始有感覺時,感覺到的又已經是一個非常健康強壯的好身體。因此在我的「記憶」或「感覺」當中,根本不存在有著有任何「死亡」或身體腐爛成灰的記憶或感覺。

那麼,假如我的身體根本沒有感覺死過,在我的記憶中也沒有記得有死過,這樣從身體的角度而言,可以說是根本沒有經歷過死亡。既然如此,那個在棺材中的死亡時期,就等於是在「睡覺」。而我從死裡復活的那個狀態,就等於是從「睡眠」中「醒來」的狀態。因此在這個意義之下,我們可以說:基督徒有永生,因為他們並沒有經歷過死,只是經歷過一段長時間的睡眠。對基督徒來說,棺材只能算是一張床,而不是裝死人的箱子。

我們可再用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情況,使大家更明白。假如有一天,美國總統在夜晚開車途中,由於太過疲勞而睡著。在睡眠中,他的車撞上一根電線杆。由於撞擊非常強烈,受傷非常嚴重,他當場就立刻昏倒過去。然後他被救護車送往醫院,由全美國最頂尖的醫師開始用最先進的設備搶救他。他在三個月的治療過程中都沒有醒過來。等到他三個月後他從家中清醒過來時,他的所有傷勢都早已完全復原。

由於此時他的記憶中只有當天夜晚車禍前開車的記憶,他的記憶中根本就沒有車禍及受傷接受治療的那一段記憶,再加上他感受不到身上有任何傷勢,所以他還以為自己就像是平常一樣的從睡眠中醒了過來。若沒有身旁醫護人員的解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發生過幾乎要喪命的車禍,而且還昏迷了三個月。

同樣的,對於那些在將來還能夠從死裡復活的基督徒而言,他們的外表上雖然像似死去,但實質上卻是睡著了。因為死亡既然並不真的存在他們的感覺及記憶中,那麼死亡的過程就只是一個還會醒來的長眠過程。若沒有旁邊的人告訴我,我根本不知道我已經在棺材裡躺了二十年。

最後再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會更清楚了。當今科學界有提供「低溫冷凍人體」的服務。最著名的是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 和美國人體冷凍機構(Cryonics Institute)。這個服務就是:當你死去的那一刻,盡快將你 以超低溫方式冷凍起來,等到50年後,醫學發展到有足夠能力把你從死裡救活時,到時再把你解凍,使你可以死裡復活。目前已經有上百位有錢人相信日後醫學技術能使人死裡復活,所以願意花大筆錢把自己冷凍起來。這些人他們因為很有錢,所以可以不買大棺材,而是買大冰箱。別人在掃墓的時候是去墳墓那裡「除草」,他們的家人掃墓的時候是去冰箱上「除霜」。

假設一切理論及設備的運作都很順利,那麼50年後當科技讓這些人解凍並且重新活過來時,這些人他們的記憶、感覺、知覺都會與他們在50年前時的那樣。他們不會感覺到他們曾經躺在冰箱裡面50年,只會感覺到好像睡了一覺,而現在睡醒了!!

假如連許多不信主的人都相信靠著醫學的科技就能使死人復活,為什麼我們不願相信這位創造生命萬有的創造主能使我們從死裡復活呢? 啟示錄說到:在這位主面前,即使連大海都要交出死人讓主將他們從死裡復活(《啟示錄》20:13)。我們還不相信上帝的大能嘛?

基督徒這種沒有死亡的生命似乎一般人很難理解。其實,這種沒有死亡的生命,就好像是一般人一天生活的擴大寫照。比如說:當我們處於青少年時期,就好像人處在一天的早上階段;總是精神飽滿、精力旺盛,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做。  到了壯年時期,就好像人到了中午。日頭雖然炎熱,但仍然可以繼續工作,體力非常夠用。  中年時期,就好像到了下午。工作雖然還沒做完,但體力已經用的差不多了。  晚年時,就好像到了一天的晚上。已經非常疲憊,雖然還想要做一些事,但已經心有餘、力不足了。只能夠想,卻無法做。  而在死之前,就好比是夜裡躺在床上時,心裡最盼望的就是:希望能趕快睡著,使身體得著休息,迎接明天的到來。  而當我們「睡了」之後,等到再醒來時,將會是一個美好又嶄新的一天。

基督徒的生命就像是這樣,雖然我們在面對死亡時會有一些掙扎與痛苦,就好像在睡前難以入眠的痛苦一樣;但是當睡著了之後,再醒來時,便是一個嶄新的永恆生命的開始。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徒不是「死了」,而是「睡了」。死了就是滅亡,而睡了卻還會甦醒。上帝帶領基督徒不會經歷死亡,而是經歷睡了又再甦醒的轉變過程。

因此,不論從「靈魂不死」或是從「身體會復活」的角度來說,基督徒的確都沒有經歷過死亡。信耶穌的確能得到永恆的生命。所以基督徒的死,並非是死,而是睡了。 對基督徒來說,我們去買棺材只是讓我們的身體有一個地方可以長時間的睡在那裡,而不是說我們永遠死在裡面。對基督徒來說,棺材是用來睡長覺的,而不是用來放死人的。  這是基督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之一。基督教只有「睡了」的信徒,沒有「死了」的信徒。

所以《路加福音》20:34-38記載,耶穌說:「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惟有算為配得那世界,與從死裡復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因為他們不能再死,和天使一樣;既是復活的人,就為神的兒子。至於死人復活,摩西在荊棘篇上,稱主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就指示明白了。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為在祂那裡,人都是活的。」「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馬書》14:8)。」我們是屬神的兒女,我們在基督裡都有永 恆的生命。 

 

十、「死亡」本身的死


當主耶穌再來時,死亡本身將會死去 

《啟示錄》21:1-5說到:「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因此,當主耶穌再來的日子,基督徒們將要從睡中甦醒過來,並且被改變;然後上帝將引導基督徒們,進入好的無比的新天新地。在那裡不再有死亡,乃是永恆的生命。在新天新地中,沒有人會死去,那麼表示什麼呢?表示「死亡」會死去。

所以《以賽亞書》25:8-9說:「祂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主耶和華必擦去各人臉上的眼淚,又除掉普天下他百姓的羞辱,因為這是耶和華說的。到那日,人必說:「看哪,這是我們的 神;我們素來等候他,他必拯救我們。這是耶和華,我們素來等候他,我們必因他的救恩歡喜快樂。」

因當我們信靠耶穌後,我們的生命就在主基督裡面,蒙神的帶領與眷顧。即使我們肉體死了之後,我們的靈魂也會到主那裡去,享受福樂。等到主再來後,主會讓我們的身體復活,使我們的靈魂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體,並且那時我們那個復活的身體將會是一個不再有病痛及死亡的身體,然後我們將要到新天新地中,與主同在。

因此,主耶穌不但是勝過死亡、是掌管死亡,而且祂要讓死亡徹徹底底的死去,好讓我們基督徒能永永遠遠的活著。基督徒在新天新地中不但沒有死亡,而且不再有悲哀、哭泣、疼痛,那將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境地。當基督徒「睡」了之後,再「醒」過來時,乃是與這位愛我們的主耶穌,也是我們所愛的這位主相遇;並且進入那更美的永恆生命,與祂同享永遠的福樂。

 

十一、「想死」的基督徒: 對死亡坦然無懼,甚至還期盼早日離世 

也因為基督徒在死後能夠享受一個好得無比的永恆生命,所以當基督徒面對死亡時,就像是面對一個「門檻」。當基督徒跨過這個門檻之後,不是進入死亡的黑暗中,而是進入永恆的光明中。不是永遠分離、絕望或滅亡,而是進入真正嶄新、喜樂、永恆的生命。也因為門檻的另一端如此美好,所以,基督徒可以樂觀積極的面對死亡,甚至還能盼望、期待死亡的到來。也就是說,基督徒不但可以不怕死,甚至還可以想念死,想要死,甚至願意快快為主而死,因為他希望能早日進入那更美的地方。

所以聖經說到:「他們 (基督徒) 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希伯來書》11: 16)」、「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哥林多後書》5: 8)」。

我們不論是生、是死,都是屬於主的人,連死亡都不能使我們與愛我們的主隔絕。所以《羅馬書》8:38說:「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

對不信耶穌的人來說,死亡意味著與一切關係的徹底斷絕。當他們一死,死亡就把他們的身體交給棺材,把他們的靈魂交給陰間,他們從此不能與其他任何人有聯繫。

然而,對基督徒來說,死亡卻是意味著「關係的延伸」與「直接的聯繫」。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聖經裡,每當上帝的子民死去時,聖經都會說:「他歸到他列祖那裡 (《創世記》25:8; 25:17; 35:29、《使徒行傳》13:36)」。也就是說,當基督徒死去時,他乃是從這個地上的世界過渡到另一個天上的世界。聖經中非常看重的族譜,就是強調著上帝子民死後與先組們產生聯繫的這個觀念。

我們活著時,只能與在這個世界的人有來往。但是當基督徒死後,在主裡面的死亡卻開啟了到一道大門,使我們能與另一個世界的上帝子民產生聯繫。死亡雖然使我們與在這個世界上的親人及朋友暫時的失去互動關係,但死亡卻使我們能與歷代眾聖徒產生互動關係。例如:我一直渴望能見到三個人,第一個是「亞伯拉罕」,第二個是「莫札特」,第三位是「奧古斯丁」。我有許多問題想要請教他們,可是在這個世界我是不可能會見得到他們。但是當我在主裡面安息之後,我卻能夠到天上與他們相見,這是因為他們是我們信仰的列祖,我在死後會歸到他們那裡。所以,基督徒不是在天上過著永遠無聊的日子,繼續過著永遠無聊的日子。我們有許多人要見、有許多問題要問、許多事要瞭解。你隨便想一想就至少有兩百人你會有興趣和他們說話,光這樣你想:你在天上會有多少事要做,更別說還有享受許多好得無比的福樂。

最重要的是,死亡使我們基督徒與那位絕對者、那位萬主之主,產生了直接且面對面的來往。作為屬神的子民,當我們死去時,並不是被主所遺棄,而是被主親自接到天上 當我們還在這個世界時,雖然主是與我們同在,主時時刻刻的眷顧我們,但是我們感受到的,仍然是比較「相對的間接」,且有時甚至還無法完全瞭解主的引導及帶領。可是當主把我們接到天家時,我們將面對面的感受到他的同在,並且到那時也會完全明白現在我們所不瞭解的事。所以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12說:「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因此對基督徒而言,死亡不但沒有讓我們感到更加孤單、更加疏離,反而是使我們感到更加親密、更佳美好;因為死亡讓我們能與這位愛我們的主、也是我們所愛的主,產生直接且面對面的互動。

歷世歷代的基督徒就是因為從上帝那裡,清楚的認識死亡的奧秘;所以,他們不但對於死亡坦然無懼,而且還期盼早日離世,與主相遇,到那更美的家鄉。例如,初代教會的基督徒,他們不但到處宣講基死,甚至還祈求上帝能快一點給他們有機會去為主捨命。

許多基督徒他們是真的很想去死。例如:主後110年,當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期間,安提阿的主教 Ignatius 被逮捕,要被帶到羅馬的競技場中在公眾面前被野獸吞吃,好讓其他人不敢去信基督教。在他被押解到羅馬去接受死刑路途中,他聽說:羅馬當地的基督徒正準備要進行一個搶救行動,要將他從羅馬兵丁手裡解救出來。他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就寫信給羅馬教會,要他們立即停止任何會阻止他為主犧牲的行動。他說:他禱告並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已經很久了,他們千萬不可以阻止他去死。並強烈的警告說:他們的干預行動完全是一種非常不理性的仁慈行為。他甚至告訴羅馬的基督徒:請他們不要忌妒他有這個好機會能這麼快就去死。若是他們真的要採取行動的話,那就請他們去討好那些在競技場中的野獸,讓這些野獸見到他時,千萬不要猶豫、儘管享用他身上的每一塊肉、每一滴血。他甚至還祈禱,希望他也能被鞭打、被釘十字架、被火燒 ( Ignatius, Rom. 1-8.)

另外,主後156年,士每拿的主教Polycarp被逮捕,被捕的時候至少已經86歲。他受審判時,因為仍然堅持基督信仰,原本應該被判處死刑,但羅馬官員考量到他年紀太老,於是宣判要釋放他。但是Polycarp卻反駁這個判決,他拒絕被釋放,並且要求官員執法時要公平,必須公正的判決他死刑 (Mart. Pol. 9-13.)

不只有主教,許多基督徒更是願意為主犧牲。包括有名的女基督徒Perpetua。她出生在富裕家庭,受過羅馬的高等教育。在22歲時,她雖然還沒有機會接受洗禮,就因信仰基督教而被逮捕。當她被逮捕入獄時,她父親要她在審判時,向法官表明她不是基督徒,免得被處死。可是她卻反對這種妥協。也因為堅持表明是一位基督徒,最後就被判死刑。當她在面對死亡時,毫不懼怕。原本劊子手是要用刀刺她的身體,她卻要劊子手直接用刀刺她的喉嚨,這樣才會確保她必定會死 (Passio, XXI)

還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近代的例子包括著名的德國反納粹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這些基督徒不但不怕死,甚至渴望去死,特別渴望能為主捨命。因為他們深知:他們能在死亡中那一刻,遇見他們想念已久的主耶穌。在死亡中那一刻,他們要到那好得無比的地方去享受與主同在的福樂。

由於對死亡真理的正確認識,使他們在面對死亡不但不懼怕,甚至還快樂無比。這就是為什麼只有在基督教的喪禮之中,才可能聽的到歌聲、掌聲與笑聲。

事實上,基督信仰的這種死亡觀也影響了近代的西方音樂的發展。在美國還沒有廢除奴隸制度之前,許多從非洲被強迫帶到美國當奴隸的黑人過著非常卑賤的生活。許多黑人接受基督信仰、認識死亡真理之後,他們面對死亡不再懼怕。甚至後來只要有其他黑人同伴死去,許多黑人就會聚在一起歡唱詩歌來慶祝那位死去黑人被主所接去,到天上去享受福樂。而這個當時這些黑人所唱的送葬曲調,就是後來「靈魂樂」、「藍調」、及「爵士樂」的主要源頭之一。你現在聽到爵士樂,你一定覺得有一種很輕鬆愉快的感覺。但你絕對很難相信這樣的音樂竟然是源自於替死者送行的音樂。

我告訴我家人:我死的時候,要請親朋好友都要穿大紅大紫的衣服來參加我的追思禮拜。追思禮拜開始,當我的棺材抬出來的時候,要請我家人帶著大家一起拍手叫好,吹口哨、大聲歡呼說:「恭喜!! 恭喜!! 死的真好!! 等很久了!!」追思禮拜結束,當棺材要抬出去時,一路上記得要放鞭炮。然後要請所有參加的人一起到餐廳飲酒狂歡作樂。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今天真是個大喜的日子,因為死亡幸運的發生在魏傳道的身上,讓我們在此為他誠心的祝賀!!」最後,還要發紅包給所有參加的親朋好友,同時對他們說:「期待你的追思禮拜也能早日到來,為你禱告!! (你就知道,為什麼很多老人家不喜歡找我替他們禱告。) 我深信:假如每一位基督徒的追思禮拜都辦的比結婚典禮還要歡喜快樂時,教會就要復興,許多不信主的人也要跑到教會來認識基督教的死亡觀。

的確,基督徒的死亡與其他人的死亡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他們面對死亡的態度也與其他人有很大的差異。只有在基督信仰中,人們可以在面對死亡時是如此的歡喜快樂,甚至盼望死亡的到來。因此,基督徒應該是一群「想死」的基督門徒。因為他們已經盼望了很久,想要與這位愛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愛的主耶穌相遇,以至於當他們面對死亡時,還能有著說不出的喜樂、感恩與讚美。

 

結論、

總結的來說,關於死亡的問題,毫無疑問地,人無法提供任何答案。活著的人只能臆測死亡的答案,而這樣的答案總是不確定且很難令人滿意,當然也無法真正幫助人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然而,就如同其他生命問題一樣,上帝也早已將死亡問題的答案啟示給人們;因此,當人認真思考死亡問題時,必然可以從上帝那裡找到死亡問題的解答。而這位上帝也願意幫助人們脫離死亡的威脅,讓信靠耶穌的人不需經歷死亡,並與祂一同在永恆中享受生命的福樂!

既然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要認真的思想的生命問題,並且人們又僅能從上帝那裡找到死亡問題的解答;因此,我們可以說:死亡使我們認識這位上帝,死亡使我們遇見這位主。我們不但能在思索死亡問題時就認識上帝,並且在跨越死亡後親眼遇見這位我們所愛、也是愛我們的主。

在「思想死亡」中,我們找到真正的「活信仰」。在「想念」死亡中,我們真正從「理性」的信仰中,邁入到「信心」的信仰中。就像是,亞伯拉罕正是在交出以撒的「死亡主權」給上帝之後,才被我們稱為「信心之父」。正是在「死亡」的關口,我們看到「信仰」。甚至我們乃是在「死亡」那裡,找到我們的「信仰」,並且經歷到「信仰」。死亡喚醒我們的信仰,也讓我們活在真信仰之中。

所以,當一般人容易在絕望、茫然、無奈、恐懼中面對死亡時,基督徒乃是在信心、盼望、應許及平安中迎接死亡的到來。一般人的生命常常受死亡的威脅,受死亡的支配,最怕的就是死亡。但是,基督徒不但可以不怕死,甚至還能期盼早日離世,與主相遇,到那更美的家鄉。

最後,我們念一段經文作為結束。《申命記》30:11-20:「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不是你難行的,也不是離你遠的;不是在天上,使你說:『誰替我們上天取下來,使我們聽見可以遵行呢?』也不是在海外,使你說:『誰替我們過海取了來,使我們聽見可以遵行呢?』這話卻離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裏,使你可以遵行。「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吩咐你愛耶和華─你的神,遵行祂的道,謹守祂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數增多,耶和華─你 神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且愛耶和華─你的 神,聽從祂的話,專靠祂;因為祂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長久也在乎祂。」

 

見證、

2006年的夏天,我的媽媽身體突然病的很嚴重,住到醫院。 我在醫院陪我媽媽。醫生把我叫出去,私底下告訴我說:「你媽媽現在非常危險,情況要是再繼續惡化,可能活不了一個月,你們要有心理準備。」我聽到這個消息心裡非常難過,在那裡哭。不但哭,還在那裡擔心,不知要不要把醫生所說的話告訴我的媽媽。  等到我從醫生的辦公室回到我媽媽的病床旁邊,我還不知道要怎麼跟我媽媽說,我的媽媽就先對我說:「連嶽,我已經準好要見主了,我已經活夠了,我想到主那裡去,你不要替我擔心,因為到那裡比在這裡更好。」

各位,我的媽媽知道我常常為主到各地事奉,我的媽媽知道我常常為別人禱告;但是當我的媽媽在面對死亡時,她並沒有要我替她禱告,也沒有要我求主來醫治她。恰恰相反,她想要去見主,想要到天上與主同在,去過那不再有病痛、不再有眼淚、只有永恆福樂的日子。我的媽媽對我說這些的時候,她充滿平安、充滿信心、充滿喜樂、充滿盼望。

請問,有哪一個人當醫生告訴他:他只剩幾天可以活的時候,他可以在那裡大聲對醫生說:「醫生,我等這一個時候等很久了。謝謝你讓我知道這個好消息!」有沒有這樣的人? 有,基督徒都應該是這樣的人。 

假如當我們病的很嚴重的時候,我們不是想要被主醫治,而是想要到主那裡去;假如當醫生說我們只有幾天可以活的時候,我們都是在那裡高興歡呼;假如當我們面對死亡時,我們都是在那裡感謝主;那麼,我相信:我們的教會要復興。那些不信主的人,他們要稀奇,他們會想要知道為什麼我們能有這樣的平安和喜樂。那時主的名就要被高舉,主的名就要被傳開。

是的,我們基督徒不應該懼怕死亡,因為我們已經準備好,因為我們已經結束主要我們在地上所做的工,因為我們已經預備好要見主面了。在此同時,我們的主也已經在那裡等候我們,祂也已經為我們預備好地方,祂要在那裡與我們同享永恆的福樂。

 

靜默、

 《哥林多後書》4:16-18:「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哥林多後書》5:8-9:「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

主今天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不用懼怕死亡,因為我們在基督裡面沒有滅亡、只有永生。我們乃是在主裡面乃是「睡了」,而不是「死了」。我們甚至還期盼早日離世,與主相遇,到那更美的家鄉,與這位愛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愛的主相遇。

若你已經是基督徒,主耶穌今天讓你知道:你之所以可以不必經歷死亡,乃是因為耶穌基督用祂的生命,來換取你的生命;使你能夠出死入生。祂為了你付出極大的代價;求主幫助我們,當我們還在世的時候,紀念主愛,屬算主恩;並且願意為主奉獻犧牲我們自己、為祂而活,盡心竭力的勤做主工,直到與主相見的日子。

若是你還不是基督徒的朋友,我們希望你能早日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你生命的主,而能和基督徒一樣,不會經歷死亡,不用害怕死亡,並且得到神所賜的祝福及永恆的生命。

 

禱告、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救贖我們的命脫離死亡。謝謝祢透過聖經向我們啟示關於死亡的真理,使我們認識死亡,使我們不再懼怕死亡。親愛的主,謝謝祢為了我們而在字架上受難,代替我們的罪付出死亡的代價,使我們能被上帝赦免,使我們能與上帝和好,使我們獲得永恆的生命,使我們能出死入生。求主幫助我們在祢裡面得著更豐盛的生命,並在這個世代成為祢美好的見證人,宣揚祢救恩的好消息。禱告是奉靠耶穌基督的聖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916969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