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庫

摘自易春秋

 

在分享台灣俗諺時提到「寄庫」,順便做個說明。

其實常被問到的一個無解問題是:「燒紙錢亡者收的到嗎?」

說實話就算知道也不能說,畢竟這屬於玄學範疇,無法用科學驗證,避免被誤認為怪力亂神,倡導迷信,所以避開不談。

紙錢可不是台灣獨創的民俗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六朝,一直到唐代時,已成為君臣上下的普遍風俗。而壽生錢的由來則是受到唐初藏川《佛說閻羅王授記四眾預修生七往生淨土經》的影響,該經云︰「延僧建福,應其齋日,下食兩盤紙錢,餵飼新亡之人,如此修齋薦拔,則可以免除亡魂在十王殿中受苦」,由此可知當時已用紙錢做為祈祭的用品。

瞭解了紙錢緣由後再來談「庫錢」,庫錢是子孫送給亡靈的錢,希望衪寄存在陰陽庫慢慢享用。為了避免被搶,所以在燒庫錢的過程中,喪家大大小小必須手拉手,或拉繩子圈起來,以免庫錢被其他孤魂野鬼奪去,此謂之「圍庫錢」。

那到底該燒多少才算「合理」呢?這個我就不予置評,反正壽生經上頭寫了,賣紙錢的店家也都知道。主因是相傳每個人在轉世投胎之前,會依個別生肖不同,向所屬生肖的庫官預借不同金額的庫錢,作為投胎路上的盤纏,這筆庫錢到往生時必須如數繳還給庫官,因此每一種生肖皆有還庫的數量,所以人們常會依這個傳說為往生者燒庫錢。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燒庫錢就像運鈔車一樣,必須慎重行事,因此必須請庫官、庫吏或庫大夫押送。庫官分別為:「子年李大夫、丑年田大夫、寅年雷大夫、卯年柳大夫、辰年袁大夫、巳年紀大夫、午年許大夫、未年朱大夫、申年杜大夫、酉年曲大夫、戊年成大夫、亥年阮大夫。」

更慎重的還要準備剪刀、尺、秤、鏡、算盤。

而「寄庫」的意思其實是一種孝道的表達。

比如家中早期已有長輩過世,陽世子孫也不曉得這些長輩在「那個地方」缺不缺錢,總不能沒事搭火車去探望,或是打電話詢問吧,到時候有去無回就麻煩了。剛好,家中有人過世,所以就請這個過世的親人代為「轉交」庫錢給早期過世的親人。

台灣印鈔票的其實有兩個銀行,一個印新台幣的中央銀行;一個印冥幣的「阿里不達」銀行。這個印冥幣的不但幣值沒有統一,樣式也不同,而同樣的紙錢又會有南北部的差異,每隔一段時間也會「發明」一些特殊用途的紙錢,搞的神鬼混亂,陰陽不分。

目前常用的庫錢分三種,即分別在外包裝紙上印了紅、白、綠三色,分別為「紅色天庫錢」、「白色冥府錢」、「綠色水庫錢」,這是相對應「天官、地官、水官」,紅綠二色是活人補庫之用,而白色為冥府繳庫之用。因為這幾年經濟不景氣,百姓求財若渴,所以有專門為活人補財庫專用的「財庫金」。

燒給亡者的庫錢焚化後的紙灰,不能任意丟棄,必須收拾起來,用紅紙包裹。處理紙灰的方法有三種︰

1、交地府:即將之放在棺材內一起埋葬,

如果火葬則一起焚化。

2、交水府:把紙灰裝進甕裡或木板上,放

到海河裡去。

3、交風府:在焚燒庫錢時,在旁以扇子大

力煽風,把紙灰煽走不存。

現在是環保時代,不但喪事時減少紙錢焚化,包括七月普渡、進香廟會也提倡紙錢減量,所以要燒多少紙錢給亡者才算盡了孝道,這部分我沒意見,但是我個人在實務操作上的建議是⋯⋯有燒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916969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