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禮儀喪禮習俗
生命禮儀喪禮由來自周朝以來,中國已是一個「禮」的國家。禮成為了維系社會的工具。加上中國是一個富有人情的社會,雖然有親疏之分,但人與人之間都有一份感情連系。正如《家禮大全》序中有言:「禮本乎人情,而為人所斯,不可棄也。人之一生所晉接者,不外乎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倫;此五倫者,非禮以維之,則上下紛亂,親疏等淆。生而男女冠婚,死而祖父葬祭皆莫知折衷,將何以立於天地間,故置禮始自中古由來舊矣!」其中提及喪儀有參正習俗和傳承文化之意義,也就是中國傳統「禮」和「情」的一種表現。
但中國畢竟是一個迷信色彩濃厚的國度,因此喪儀亦有其迷信的一面。古人認為靈魂是長存不滅的,所以對靈魂既好奇,亦有點害怕。由於死亡後的世界是無法了解和接觸的,世人亦對之產生恐懼,而因恐懼產生的許多趨吉避兇的禁忌行為也成為了喪儀的一部份,漸漸演變成喪葬禮俗,使喪禮增添了一點點詭秘色彩。然而,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學成為正統,而喪禮亦滲入了儒家思想。儒家著重禮儀和孝義,故喪儀被受重視。《論語》有載:「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也。」
由此可見儒家對倫理孝悌極為重視,而這種情操則在喪禮之中最能夠表現;並認為喪儀是表達情感的最高儀式,正如《禮論》載荀子論喪:「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喪禮者,無它焉,明生死之義,送以哀敬而終周藏也 ……事生,飾始也,送死飾終也,終始具而孝之事畢,聖人之道備矣。」也由於這種儒家思想的啟發,喪禮也發展成為一套完整而繁復的儀式。活動 •央人縫制喪服,並備草鞋、草箍(麻布圈以稿繩,孝男戴)、孝杖(竹端包麻布,孝男、長孫用)等。喪服,依與死者關系親疏,制有區別:麻布:子女、兒媳、長孫用之,為最重孝。苧布:孫、甥、侄用心,為次重孝。白布:與死者同輩或外親用之。
紅布:死者第四代孫用心,含有四代同堂為榮之意
1搬鋪—病重臨危,則將病人由床房移至正廳中臨時鋪設之板床,稱為搬鋪。凡男女成人,中年以上有配偶子嗣而死,謂之壽終。臨終徙移正廳,認為死者能在家屋中最好地方死得安穩。
2豎魂帛—死後,死者身上蓋水被,以銀紙或石頭為枕,並在死者腳邊供「腳尾飯」,燒銀紙,點香燭,意在充其食用及路費,並照明其行路。
3開魂路—至彌留狀態或於或死亡之後,即請道僧誦經「開魂路」
4乞水—死後,家人穿孝股,往河邊「乞水」。以銅幣手投於水中,作為買水之意。
5套杉—幾而為死者洗身後換壽衣,稱「套衫」
6抽壽—即喪家人均食面線煮紅掩。糖原用於吉事,喪事反而用糖,借此化兇為吉,故俗稱抽壽。斜右。
7哭路頭—家中人去逝,全家遺族圍在死者身邊號哭痛哀。未死時嚴禁在死者前哭泣,以免意外刺激。嫁出女兒,接到樸音,隨即回家。其時沿途號哭,稱「哭路頭」
8報外祖—母死,報訃於外祖稱「報外祖」。
外祖至喪家,子女跪下迎接,稱「接外祖」。
9守鋪—死後至納棺期間,喪主等人侍服死者鋪側,稱「守鋪」以示孝服。
10埋喪—人死未殮,至戚親朋往吊,稱「埋喪」。買壽板—買棺木避言買棺材,而稱「買大厝」、「買壽板」,以取吉祥。
11買壽板—接棺後,行「圍庫錢」之儀。庫錢或稱「隨身庫」即冥幣,乃由遺族焚燒庫錢及紙制庫官庫吏。 12圍庫錢—喪家於門柱「掛孝」貼用白紙,亡父貼斜左,亡母貼第一天屬纊:人在斷氣之時即以新棉置於死者口鼻間,以試探是否還有呼吸。復禮:若呼吸已停止,家人即登屋招魂。高呼:「魂歸來兮。」
沐浴:當碓定死亡後,為死者凈身。
飯含:然後以米或貝放在死者口中,以示死者死後口不常虛。
第二天生命禮儀小殮禮:將死者以殮具裝束成方形,以便入棺。
第三天行大殮禮,殮屍入棺,以俟其生成服禮:家人穿上喪服。士人的葬禮在死後第三個月舉行奠祭:設酒食以文死者。窆禮:到了墓地後入葬。迎屍主位而返,表示形而住,迎魂而還,暗含靈魂依附神主牌上之意。回家後行初虞、再虞、三虞禮(一種安魂儀式),用以安撫鬼魂接受死亡。卒哭禮:在禮儀後不用日夜哭泣。祔祭禮:卒哭一日後,將死者之靈祔入祖廟,至此喪禮告一段落,開始服喪三年。喪禮中的許許多多的習俗經由這次報告讓我知道喪禮中的習俗之前我只參加一次那是我很小的時候所以沒什麼應相但是很累。人死後三天要做什麼?白布要作什麼呢?人死了家屬要穿什麼的衣服?第一天的屬纊要做什麼? A1行大殮禮,殮屍入棺,以俟其生 A2與死者同輩或外親用之。 A3人縫制喪服,並備草鞋、草箍(麻布圈以稿繩,孝男戴)、孝杖(竹端包麻布,孝男、長孫用)等。喪服,依與死者關系親疏而穿 A4人在斷氣之時即以新棉置於死者口鼻間,以試探是否還有呼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