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將文字記載歷史時代以前,稱為「史前時代」。是

2.臨終時,魂回歸於地,魄回歸於天。否

3.原始宗教的生命觀是奠立在人性本惡的基本原則上。否

4.道教認為三界天的仙人,仍有年壽久暫之別。是

5.當以陰陽替代魂魄時,以陽為魂氣,以陰為魄形。是

6.「以靈治靈」,或稱為「以鬼治神」,顯示出人們「以善治惡」的本能。否

7.「靈實相關思維」也可以稱為「神話思維」或「靈感思維」。是

8.原始思維是人文思維的源頭,最大的特徵是主客不分。是

1.將神人交通的各種禮儀行為導向於人性道德的生命情操,是自我意識的求美

2.就三界的觀念,中間為人界

1.在一萬八千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已有殯葬活動。是

2.葬法與葬式原本屬於物化形式的器物層。否

3.喪服的變除,是逐步由輕服向重服過渡。否

4.傳統社會的喪禮是延續著古代的吉禮而來。否

5.周代的「立尸」,是活人為尸,象徵祖先的真實臨在。是

1.殯葬的下層文化是指:觀念層
2.治喪禮儀的階段,又稱為:停殯
3.在道教喪葬科儀中同時為男女亡者薦拔的儀式為:三官科儀

4.先秦哲學將生命的精神形式,稱為:心
5.殯葬儀式的主要目的:以死教生
1.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土葬廣為流行,早期大多將遺體直接埋入土中。是
2.土葬與墓葬是流傳最久與最為普遍的葬式。是
3.清代入關前即已嚴禁火葬。否
4.藏族要完成天葬要有三要素,即天葬台、禿鷹與天葬師。是
5.佛塔主要分成三個部位,即塔剎、塔身與塔基等。是
1.官方真正開始嚴禁火葬的是:明代
2.拋灑骨灰的自然葬,盛行於:宋代
3.藏族將天葬稱為:杜垂杰哇
4.樹葬的掛葬為:懸尸於樹
5.佛教僧侶的坐化入缸,是屬於:不腐葬
1.土葬、棺葬與塔莽等結合起來,是人類最為普遍的埋葬方式。.
2.割體葬又稱解肢葬,是原始社會的一種葬法。是
3.槨是一種大於棺且環繞於棺的葬具,是棺內的套棺。否
4.明器是形近於實物,是中用而不中看。否
5.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中小型墓已少有人殉,代之而起的是人俑。是
1.遺體的擺置最悠久與最普遍的方法:仰身直肢葬
2.周代的中殤為: 1215

3.諸侯的棺槨為:一槨三棺
4.土洞墓或稱為:洞室墓
5.漢代鎮墓獸以何形為多:虎形
1.《殯葬管理條例》規定骨灰骸用地面積不得超過零點三二平方公尺。否
2.公墓公園化限定墓基面積為七點六平方公尺。否
3.死亡禁忌是現代人長期缺乏文化教養下的心態。是
1.91年《殯葬管理條例》規定每一墓基面積不得超過:八平方公尺
2.上條例規定二棺以上合葬者,每增加一棺得放寬:四平方公尺
3.荷蘭政府規定墓地的使用時間為:2030
4.日本的骨灰墓基為:四平方公尺
5.公墓公園化規定墓地使用年限:711
6.《殯葬管理條例》規定業者要將管理費以外的其他費用提撥多少作為基金: 2
7.《殯葬管理條例》的公共性紀念墓園,須當地多少居民同意:

1. 二分之一
1.喪禮的兩大主題為引鬼歸陰與祭祖安位。是
2.儒家倫理是繼承了商文明的孝道觀念與倫理思想。否
3.臨終禮的「以俟絕氣」,不是無奈的等候,是共同善盡存有的責任。是
4.斷氣後的招魂儀式,稱為「望禮」。否
5.台灣民間除服脫孝的儀式稱為合爐。否
1.周禮規定陪葬禮器,大夫為:五鼎四簋
2.殯葬日期諸侯為:五日殯五月葬
3.墨子主張棺幾寸即可:3
4.在彌留期間道士所作的法事,稱為:做獅
5.百日之祭,稱為:卒哭

.喪禮的因襲性,不是形式的抄襲與復古,而是內在禮義的教養與復振。是
2.卒哭儀式之後,改喪祭為凶祭。否
3.喪禮的轉換性,是指喪禮的基本結構隨時可以改變。否
4.喪禮的安排,要注意到每個參與者的心理傾向與心理特徵。是
5.殯葬業是與人為善的良心事業。是
6.因襲性是指具有遷躍性、分化性與擴展性等特性。否
7.喪禮須要標準化,不能因人而異。否
1.喪禮的主體是:亡者
2.喪禮倫理應以何者作為核心:人性
3.殯葬業應強化何種人格教育: 以人為本
1.喪服的輕重是依情感關係的親屬遠近來訂立的。
2.「上殺」是指向上推到三代。否
3.齊衰服是喪服中最重的服飾。否
4.緦麻服是喪服中最輕的一等。是
5.小功服的服制為七月。否
1.「從祖兄弟」是指:同一曾祖
2.「下殺」是指向下推到: 玄孫
3.喪服的上衣與下衣,稱為:衰裳
4.禮書的喪期共有幾種:. 6
5.宗法制度下的親屬有幾種關係:3. 5
1.《國民禮儀範例》將喪期分為六等
2.手臂或髮際佩帶服喪標誌,稱為「服孝」.
3.喪期與喪服的作用,在於「毀不滅性」是
4.喪服最根本的原則,在於「尊尊」否
5.「出入」是親親原則的擴充
1.沒有血緣關係,因政治或其他原因而服者,稱為:. 義服
2.換穿喪服的儀式,稱為:成服
3.台灣習慣將喪服稱為:孝服
4.唐代將嫂叔從無服改為: 小功
5.「有義」是指:有理
1.從報本返始的觀點,認為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否
2.人可以從精神的感通來超越死亡。
3.對遠祖的祭祀,稱為「凶禮」。否
4.「尸」是祖先的代表,人神的中介為「祝」。
5.祖奠奠是發靈當日所設的祭儀。是
1.放焰口儀式可分成四個階段,即拜座、請聖、度鬼與圓滿奉送等。
2.佛教將初亡的靈魂稱為「本有身」。
3.五七齋會民間俗稱為女兒旬。否
4.「午夜」功德法事,是從中午三時到入夜一時。.
5.道教以傳統「虞祭」一詞,來指稱人死後每七日舉行的法事。.
1.三七齋會的名稱為:. 灑水忌
2.在十王信仰中,四七要通過何王: 五官王
3.在十王信仰中,一周年時要通過何王: 都市王
4.道教以儀式來普度亡靈與生靈蒙福,稱為: 禳解
5.道教「黃籙」的「黃」,是何者本色:
1.齋教俗稱菜教,日據時代自稱為在家佛教。是
2.佛教的助念,是要替生者提起正念。否
3.佛教的喪葬祭禮也是一種修行方法。是
4.天主教允許教徒保留神主牌位。是
5.道教由烏頭法師發展出牽亡陣頭。否
1.齋教科儀要修到何種位階,才能擔任中尊行法:清虛
2.民間的「斧頭法師」,自稱為:釋教
3.天主教對臨終者要舉行何者法事: 終傅
4.天主教每年何日要到墓地追悼亡者:112
5.台灣早期誦經團大多是何種教派發展而成: 齋教
1.喪書大致上是專指殯葬儀式中的語言與文字的規範形式。是
2.臨終禮是用來幫助生者與亡者來逃避死亡。否
3.遺囑在形式與內容上有一定的程式。否
4.輓聯不必講究對仗與平仄。否
5.祭禮的祭文,稱為吉祭文。是
1.春秋時代何種階級以下的人,不能向君王請謚: 下大夫
2.春秋時代的謚號制度,稱為:謚法
3.避免直呼君王之名的禁忌,稱為: 國諱
4.誄辭前段的主要目的,在於:榮始
5.在亡者靈前以言語來安慰家屬,稱為: 唁詞
1.若祖父母仍健在,父喪稱「顯考」,母喪稱「顯妣」。否
2.父喪稱哀子,父母皆喪稱哀孤子。否
3.司儀是用文字的方式來實踐喪書文化。
4.家庭中輩分最高的男性逝世,稱為嚴制。
5.「遵禮成服」是指晚輩皆已服喪服。
1.母喪的壽終,稱為:內寢
2.六十歲以上的亡者,稱為:享壽
3.奠禮後,魂幡由何人持之引領安葬: 長子
4.若長男過世,父親自稱為:反服父
5.若由孫子來治喪,祖父喪稱:. 顯祖考

1.道教不僅主張長生,也致力於養生。是
2.原始的氏族社會可以分成早期的母系公社與後期的父系公社。.
3.殯葬禮儀是生死信仰的體。
4.墳墓是生死信仰中最具體的實物形態。
5.生死信仰最為核心的課題在於人性本質的探尋。.
1.中國古代變形神話的生命觀為: 生死相繫
2.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的葬法為: 居家葬
3.原始社會埋葬嬰兒或兒童時的特別葬法為: 甕棺葬
4.「論生不論死」的生命觀為:以生制死
5.重視喪葬禮儀的生命觀為:. 以死教生
1.人性是以「向善」來取代「向惡」的衝突。
2.精神性的信仰是一種無知的狂熱信仰。.
3.傳統社會是過度依賴物質文明。
4.存在主義是主張「本質先於存在」。
5.馬克斯主義是歷史唯物論加上無神論的學說。
1.現代禮儀過度重視外在形式的包裝,導致: 有禮無體
2.唯心主義是以何者為代表:蘇格拉底
3.基督教象徵死而復活的聖事為: 洗禮
4.佛教從出生到瀕死的全過程,稱為: 本有
5.
佛教對身心更深層的精神鍛鍊,稱為:
1.殯葬業是專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體。
2.殯葬業不算是一種文化建設事業。
3.殯葬是人類社會最為重要的生命禮儀。是
4.殯葬業是協助人們處理死亡的生命禮儀事業。是
5.殯葬業不是一種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產業。否
1.殯葬業的遺體火化服務,其性質為:技術服務
2.對亡者遺體的最終處理,是屬於那一階段:葬
3.遺體停柩時的各種祭拜,是屬於那一階段:
4.提高自我專業觀念,為:學習意識
5.殯葬設施業追求的是 利益
1.死亡不是個體存有的責任與義務。否
2.殯葬服務講究的不是一次性,而是永續性。是
3.殯葬禮儀是用來表達對死亡的絕望。否
4.殯葬教育本質上就是死亡教育。是
5.殯葬業提供了殯葬學的研究與實踐的場域。.
6.協助臨終者追尋人生的意義,是屬於 靈性面向
7.鮑元殯葬學的主張為:兩類三論
8.鈕則誠主張殯葬學要分成:三大領域
9.何者不是殯葬學的社會科學領域:宗教學
10.鄭志明主張殯葬學的核心學門,可以分成:五大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916969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