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歷史與禮俗 名詞解釋期末考
「奠」是屬喪禮的喪祭面對的新亡的靈魂,家屬在祭拜的過程中可以毫無顧
忌地痛哭,盡情的宣洩自我的悲傷情緒。
「祭」是葬後祭祖的吉祭,開始將亡者視為祖先來祭拜。
「及墓」靈柩到達了墓地
「下壙」祭祀後將靈柩放進墓穴
「落壙」「拜墓」靈柩到達了墓地,先停放在墓前,要先舉行「祭墓」儀式,現在大多由子孫們在墓前燒香拜拜。
「定向」用羅盤來測定靈柩放置的朝向與方位
「徹坑」宋代靈就要下葬前喪家向墓坑底部撤錢,有買地祈福之意
「謝墳」四川地區葬後次日,要到墳墓祭拜
「卒哭」是亡者逝世後的一百天,結束喪禮的凶祭,開始轉為祭祖的吉祭
「滿七」亡者喪後的七七四十九天,是功德法事的結束
「百日」是亡者逝世後的1百天,傳統稱為「卒哭」,
「對年」又稱為小祥,是亡者逝世1周年
「合爐」或稱三年祭,是滿25月舉行
「撿金」二次葬又稱撿骨葬,俗稱撿金,一般是在葬後5~7年,或者可延到十年後,待遺體已完全腐爛後,則吉日拾洗遺骨,裝入俗稱「金斗」或「金甕」的陶甕之中,擇吉日再次土葬。
「安靈」是返主後,將神主牌位安置在大廳的靈桌上,大多擺置在祖宗牌位
之側,此時亡者尚未正式成為祖先。
「遣奠奠」是出殯當日所設的奠祭,是亡者下葬前在家的最後一次祭奠
「小祥祭」又稱「練祭」喪家可以漸除喪服,換上熟絲織成的練冠,是亡後
的周年祭典。
「做功德」是從七發展出來的宗教法事,請法師或道士等宗教師到家中舉行
誦經、拜懺、放焰口、送庫、送腳尾庫、打齋等儀式來超渡亡者。
「做譴爽」是在亡者斷氣後舉行儀式,道具有三,即竹篙、瓷碗與銀角仔等,
首先打開廳門,亡者家屬齊跪門前,臉朝外,主持儀式者先拿起竹篙放
在屋簷前,有招魂的作用,完成後將內放銀角仔的瓷碗重重摔下,象徵
亡者從此不再食人間煙火,此儀式結束後家屬們才可以開始嚎啕大哭,
接著籌辦各項喪事。
「淨ㄕ儀式」是為亡者沐浴、飯含、襲ㄕ等淨身更衣的活動。
「傳代印墳」由孝子肩背布袋,左手執一個穀倉囤印,從左方登上墳被,在
墳背的土上重重按上一印,從右方下來,象徵此墳風水好必對後代有利。
「臨時祭告」一般是在重要政治、軍事、社會活動之前後,或者是天災人禍
後舉行者,祈求獲得祖先的福佑。
「祭祀儀式」是古老的宗教行為,經由祭祀儀式來進行親情的維繫與孝道的
延續,有助於強化血緣親族的和睦相處和諧共榮。
「終傅聖事」是指臨終時敷擦聖油的儀式,是在病情危及時由神父未臨終者
抹主教施福過的聖油
「臨終助念 」一是幫助亡者能增長善業,往生蓮邦,二是幫助喪親的親者
寬解悲傷或得心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