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醫療與照護
這些講義是許禮安醫師在阮綜合醫院上課時,所使用的自編講義。
(那幾本講義現在在慈芳那裏喔~)
現在才整理到一半。
(編號有點亂,那是修改所致,所以不用管它)
一、簡介與發展
1.安寧病房裡,解除痛苦變為第一優先
2.國內最早的安寧療護,台北馬偕醫院淡水分院在民國79年成立安寧照顧基金會,並設立全台灣第一個安寧病房
3.安寧療護有三種服務模式:安寧居家療護、安寧病房、安寧共同照護(按照開始實施的順序排)
4.衛生署於85年7月首先將安寧居家療護納入全民健保試辦計畫
5.立法院在民國89年6月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6.世界衛生組織對「安寧緩和醫學」的定義為:凡是對治癒治療反應不好的病人,皆是本醫學的對象
7.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4年起補助醫院辦理癌症病人「安寧共同照護計畫」(共照病人),藉由安寧共同照護團隊,促進各科醫療團隊與安寧療護團隊間的合作,由此團隊提供住在各科的癌末病人安寧服務,使病人不必離開原團隊即可獲得安寧服務
8.下列十類疾病末期皆可接受健保給付的安寧照顧1癌症2運動神經元萎縮症(漸凍人)3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失智症)4其他大腦變質,如:嚴重中風、嚴重腦傷、多發性硬化症、巴金森氏症、亨丁頓舞蹈症等退化性疾病末期5心臟衰竭第三、四期6慢性氣道阻塞疾病7肺部其他疾病,如:纖維囊腫、嚴重纖維化肺部疾病等末期肺病8慢性肝病及肝硬化9急性腎衰竭10慢性腎衰竭
9.安寧療護的服務容量不足,全國安寧病房總床數不到七百床,可是一年死於癌症將近四萬人
10.安寧療護的對象,接受安寧療護的病人是有條件的1癌症末期,當開刀、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都不能治癒或延長生命時2病人有身體的症狀和痛苦,或有心理、精神、靈性、家庭等問題時3不在病人死亡時做心肺復甦、插氣管內管、電擊等4病人及其家屬能了解並接受安寧療護的理念
11.安寧療護四大原則1讓病人舒適2關心病人3傾聽和溝通4讓病人盡量能過日常生活
12.安營療護四全照顧1全人照顧:身、心、靈的整體照顧2全家照顧:除了照顧病人之外也要照顧家屬3全程照顧:從病人接受安寧療護直到死亡,還要做家屬的悲傷輔導4全隊照顧:這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成員包括各科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志工、營養師、心理師、宗教人員等,凡是病人所需要的都可以是團隊成員
13.像家一樣的病房、尊重病人的自主權
14.安寧療護(hospice)的歷史發展最早在羅馬時代,是照顧旅人及病人臨終的地方
15.現代安寧療護發起人為桑德絲醫師(Dame Cicely Saunders),有感於對癌症末期病人照顧之不足,於1967年在英國倫敦近郊錫典罕(Sydeaham)設立聖克里斯多福安寧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發展成為全世界現代安寧療護的典範
16.馬偕醫院於1982年引進Hospice Care的概念,將臨終關懷的概念介紹給國人,並在1988年成立了台灣第一處安寧療護中心。
高雄最早在1996年,高雄天主教聖功醫院聖方濟之家
17.所謂緩和醫療(Palliative Medicine)(國內稱為安寧療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時,對病人做積極完整的照顧。疼痛與其他症狀的控制,以及對精神、社會、靈性狀況的處理是很重要的。緩和照顧的目標是達成病人及其家庭的最佳生活品質。緩和照顧的很多觀念可以提早運用在疾病的治療過程,包括抗癌治療上。」
18.安樂活等於自然死?

三、志工須知與心理建設
1.安寧療護病房之功能1照顧服務中心2教育示範中心3資訊諮詢中心
2.安寧療護的基本目標就是儘可能達到被照顧的病人所想要的生活方式,因此當病人想在家中度過餘生時,我們就必須提供安寧居家療護服務
3.一般住院病人出院:MBD(病情穩定或康復可以回家)及AAD(Against Advice Discharge違抗醫囑出院),癌末病人可以有另一種出院:DDT(Discharge Due to Terminal病危出院)
4.對DDT和留在病房中作臨終照顧兩者,瀕死教育和死亡準備(dying prepare)很重要。製作瀕死症狀的衛教張單、及時協助家屬做好死亡準備與後事安排,可以避免病人在臨終前受到心肺復甦術等不必要且增加病人痛苦的措施
5.病人死亡後,家屬的悲傷輔導仍是持續進行的
6.給予病人想要的,而不是志工想給的
7.志工初次探望病人時,最好由醫護人員、社工或病人已認識的志工介紹
8.要會察言觀色
20.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21.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以及醫療的極限
22.安寧療護要照顧的是不治、無救的病人,因為對疾病的無能為力,反而使我們發現除了疾病以外的完整的人。我們應該去照顧「人」,而不是只看見「病」
23.不自大、不自以為是、能接受別人意見、能自我反省
24.可以示弱、可以哭泣、可以無能為力,仍有七情六慾。醫生不是神也不是上帝,但我並不會忘記自己的職責,要先「盡人事」之後才能「聽天命」
25.病人有很多種,如果我們的工作人員只有一種安寧臉,如何對應這些千百種樣態的病人與家屬?
四、病情告知的真相
1.病情告知必須依照病人個性,看病人反應,所謂「觀機逗教」的分段告知
2.告知病情的時機1病情有變化時2有新的檢查報告時3病人主動詢問時
3.與癌末病人溝通困難的原因1社會對死亡的否定2病人對死亡的恐懼3源自醫護人員本身專業的因素:害怕被指責、害怕所引發的反應…...
4.有些醫生的病情告知可能是單向、片面而且有些過度簡化的事件
5.詳細分起來還包括1病情認知2病情溝通3病情存在4病人存活,用比較通俗的說法是1醫生如何理解病情2醫生如何告訴病人3病人如何認知病情4醫生與病人在生病過程中繼續溝通5病人如何對待病情6病情如何存在於病人的世界中7病人如何帶著病情繼續活在世界上
6.醫生醫療世界的病情認知←→病人生活世界的病情認知
7.單就糖尿病而言,醫生想到的是血醣、內分泌、胰臟、胰島素等,但是病人想到的卻是尿中有糖、尿有螞蟻在爬、吃太多甜食等。醫生與病人所想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病情認知
8.在醫生與病人的互動圓圈之外,有家屬、朋友、志工、訪客、甚至陌生人等,各自以不同角度用自己的眼睛、腦袋、心思,來看見、認知、想像出來的千百種可能有極大差異的病情和影子。
9.病人絕對有知道病情的權利:根據中華民國89年5月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八條:「醫生為末期病人實施安寧緩和醫療時,應將治療方針告知病人或其家屬。但病人有明確意思表示預知其病情時,應予告知。」
10.溝通有個重要原則就是:「要說出來」” It’s not the other man’s job to read your mind.”意思就是:不說出來誰知道你在想什麼啊!
11.病程溝通的基本障礙1接受:用自我方式解讀、只聽到想聽的、過濾掉不相干的訊息2態度:認為自己解讀過或篩選過的訊息才是正確的,與自我認知有衝突的,通常被忽略或不信任3人格:自以為正常,去判斷或喜好、厭惡別人的不正常4情緒:過度高興、悲傷、憤怒、恐懼時,無法有效接收或轉譯訊息
12.病程溝通的其他障礙1物理干擾(噪音、被打斷)2心理干擾(沒興趣、想其他事情、無聊等)3不佳的表達技巧、錯誤的轉譯、變型傳達、未澄清的接收4調適時間不足、偏差偏見、溝通失敗(不同文化背景)、不信任、恐懼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916969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